南城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城區(原名篁村區)地處東莞市新城市中心區的南部,總面積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萬,外來人口10萬。南城區是廣東宏遠籃球和足球俱樂部的搖籃,2000年被省體育局評為體育先進鎮。
南城區把建設新城區和發展外向型經濟作為重點。新城區位於東莞大道兩側,市行政辦事中心、人民會堂、歌劇院、展示中心、商貿中心等,帶動新城建設的全面展開,幾年後,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將矗立在南城區。
南城區的外向型經濟以引進國際著名的大財團大公司為特色,現有外向型企業226家,生產「諾基亞」移動電話、「金霸王」電池,「雀巢」咖啡,「先鋒」音響、「可口可樂」等一批國際知名的產品。南城區還有兩家國內的上市公司,「福地科技」和「粵宏遠」,其中「福地科技」是國內顯像管的主要廠家。[1]
地理位置
南城區位於東莞市區南部,地處東經113O02'、北緯113O45'。南城區地勢北底南高,東南部多山嶺,峰巒起伏,地勢較高,屬丘陵地帶,地面高度在海拔130-150米之間;西北部都是沖積平原,屬東江南支流水域地帶,河流縱橫,地勢較低。
南城區全境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全區面積59平方公里。
南城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受海洋氣候影響較大,季風氣候顯著。春季、冬季多吹北風或東北風,夏季多吹南風或東南風,秋季多吹南風或西南風,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振幅小。多雨季節一般在每年的4-8月份。1981年7月1日一天的雨量達367.8毫米,為歷史罕見。
南城區瀕臨南海,夏季高溫多雨,常受颱風影響,發生風災、水災。冬、春季節偏冷乾燥,故常出現春早現象。
南城區的礦物資源有花崗岩、磚瓦粘土和鎢礦、鋁礦等。[2]
基本概況
南城,地處東莞新城市中心區,是東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轄區面積59平方公里,下轄17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6.2萬,新莞人約15.3萬。2008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83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6.4%;各項稅收總額31億元,增長15.2%;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419億元,增長11.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4億元,增長29%;全區三次產業比重進一步調整為0.07:38.23:61.7,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在2004至2008年度全市鎮(街道)工作實績量化考核評比中,南城已連續五年獲得綜合總分全市排名第二的成績。
南城地理位置優越,處於穗港經濟走廊中間。廣深高速公路、莞太大道、東莞大道、南城科技大道縱貫全境,市區二、三、四、五環路橫越全區,構築了「四縱十橫」的發達交通網絡。東莞市的大型城市標誌性公共設施市中心廣場、國際會展中心、會議大廈、玉蘭大劇院、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均坐落在南城。南城目前有沃爾瑪、諾基亞、雀巢咖啡等世界500強企業1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6家,省民營科技企業26家,市民營科技企業72家,是全市高新科技企業和世界五百強企業較為密集的鎮街;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滙豐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浦東發展銀行、友邦保險、平安保險等諸多金融機構的東莞總部也都聚集在南城。[3]
南城歷史
明代以前,東莞縣城內分「坊」,縣城外分「廂」;全縣農村劃分為4個「鄉」,管轄13個「都」。坊、廂、都屬下的基層稱「圖」。現在的南城區行政區域屬當時的恩德鄉第10都管轄。
清代以後,東莞縣內各地分隸「五屬」管轄(即捕廳管屬、戎廳管屬、京山司管屬、缺口司管屬、中堂司管屬),現在的南城區行政區域屬當時的缺口司管轄。清代雍正9年(公元1731年),缺口鎮巡檢司署設在周家村(即現周溪),到清代乾隆9年(公元1744年)遷去厚街村,當時該司署共轄376個村莊。
民國初期,東莞縣下設區,由區管轄村。各村政權稱「約所」。民國21年(公元1932年)以後,設立鄉公所,建立保甲制度。民國37年(公元1948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現在南城區行政區域屬當時的第一區管轄。
1949年6月,為配合解放東(莞)寶(安),在中共江南地委領導下,成立了東寶人民政府。8月,根據地中共華南分局決定,東寶縣分建東莞和寶安兩縣人民政府。東莞縣下轄4個區級政權,現在南城區域屬第二區管轄。
1949年10月17日,東莞縣全境解放,建立軍事管制委員會和縣人民政府。第二區人民政府駐周家村(即現周溪)。
1950年3月,成立篁村鄉人民政府,設在元美村。
1951年冬,二區劃出篁村、周平、楊西(部分村)三個大鄉成立篁村小區人民政府。
1952年冬,撤銷原篁村、周平、楊西(部分村)三個大鄉,設立七個小鄉歸併第一區人民政府管轄。
1955年,第一區改稱附城區。
1957年9月,撤銷區建制,原附城區劃分為篁村、樟村、新村三個大鄉。
1958年9月,撤銷大鄉建制,原篁村、樟村、新村三個大鄉合併組建附城人民公社。
1961年6月,篁村營、周平營、榕龍營從附城公社分離出來,成立篁村人民公社。
1962年,蚝崗從莞城分離出來,歸篁村公社勝和大隊管轄。
1963年3月,撤銷篁村人民公社,併入附城人民公社。
1966年3月,原篁村公社再次從附城人民公社分離出來,重建篁村人民公社。
1968年3月,成立篁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7年,原篁村大隊分為篁村、亨美、三元里、元美四個大隊。
1980年6月,篁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篁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3年9月,東莞全縣撤銷公社建制。同年10月,撤銷篁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成立篁村區公所。
1984年3月,各鄉分別召開鄉人民代表大會,成立鄉人民政府。
1985年3月8日,篁村區與莞城鎮合署辦公。同年9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市)。
1986年2月,撤銷莞城鎮和篁村、萬江、附城3個區公所,市區設置莞城區街道辦事處、萬江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原篁村區屬莞城區街道辦事處管轄。是年,實行撤區建鎮,下轄村(居)民委員會。
1987年10月,撤銷莞城區街道辦事處。市區設立城內、城外、篁村、萬江、附城5個區辦事處。
1988年1月7日,東莞升格為地級市,設立城區,篁村區歸屬城區,稱篁村區街道辦事處。
2001年10月12日,篁村區辦事處更名為南城區街道辦事處。[4]
發展戰略
2007年召開的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建設富強和諧新東莞」的重大發展戰略,勾勒出了「十一五」時期東莞發展的宏偉戰略藍圖。南城作為東莞的新城市中心區,在波瀾壯闊的現代化發展大潮中,面臨着大好的發展新機遇和小進則退的新挑戰,擔負着率先發展、優質發展、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雙轉型」、「雙升級」,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為認真貫徹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南城在「十一五」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結合自身實際,確立了「一個龍頭、三大產業」的發展思路,全面推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新南城的建設進程,努力將南城建設成為適宜創業、適宜居住、適宜休閒的現代化新城。
「一個龍頭」,是指以建設總部經濟為龍頭。通過全面加快東莞大道企業總部基地建設,加快市行政辦事中心周邊地區高檔寫字樓建設,做好服務、支持和引導工作,着力引進一批金融、保險、證券、貿易、通信、科技、法律等機構的地區性總部和大型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集團總部進駐,進一步集聚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高端資源,搶占發展「制高點」。東莞大道兩旁和市行政辦事中心周邊區域的開發建設將是南城產業結構最大的轉型和升級,也是南城未來發展的戰略重點。
「三大產業」,是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等城市型經濟產業。一是現代服務業。積極進行調控整合,穩妥推進「退二進三」,着力發展銀行、證券、保險等現代金融服務業,發展通信、網絡、諮詢、策劃等信息服務業,發展會計、評估、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業,發展培訓、會議展覽、國際商務、現代物流等新型服務業,打造出圍繞總部經濟的專業化服務體系,構築出大商業、大流通、大服務的現代化服務業格局,儘快實現第三產業比重從目前58%上升到80%的目標。二是高新技術產業。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對「兩自」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人才引進,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加快宏威數碼、天安數碼城、新科磁電等骨幹項目,形成新的經濟、產業和技術優勢。同時,繼續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條件,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在南城設立科研機構、研發中心和管理中心,甚至博士工作站和歸國科技人員創業中心等。三是文化產業。以現有的蚝崗遺址博物館、篁溪書畫藝術館、宏遠男籃、市行政辦事中心廣場及周邊各大文化設施、南城文化廣場、南城體育公園等為依託,大力開展豐富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全力推進文化建設,打造出南城的文化品牌。同時,着力培育面向市場的競爭主體,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扶持發展創意設計、音像出版、文化信息、文化娛樂、文藝培訓等企業發展,壯大體育產業和競技體育事業發展。
發展目標
南城地處東莞新城市中心區,具備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蘊含着巨大的發展潛力,肩負着努力爭先創優,在發展速度、發展動力和發展活力上實現快進一步的發展責任。南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樹立深圳福田為學習標杆,結合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環境優勢,確定了以按照「一個龍頭、三大產業」的發展思路,一個龍頭是指以建設總部經濟為龍頭,三大產業是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等三項城市型經濟產業的發展思路,高標準規劃建設「五大功能板塊」, 通過5至8年時間建設成為適宜創業、適宜居住、適宜休閒的現代化東莞城市窗口,進一步彰顯城市中心區的魅力,爭當全市排頭兵。
鴻福商圈板塊。該板塊以鴻福路為中央軸線,東至東莞大道,西至運河路,現已基本完成了勝和、銀豐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目前,該片區域內已建成第一國際、中環財富廣場、騰龍大廈、曼哈頓廣場、希爾頓廣場、華凱廣場等一大批高檔商業建築,擁有寫字樓67.75萬m2,商鋪44.78萬m2,吸引了沃爾瑪、海雅百貨、時尚島、百安居、蘇寧電器、時尚電器、國美電器等國內外著名大型零售商進駐,家樂福、吉之島等企業也已簽定進駐合同。同時,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滙豐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中信銀行、友邦保險、平安保險、中域電訊、卓博人才網等諸多金融、保險、證券、貿易、通信等現代服務業企業紛紛在此設立法人總部或地區性總部,大量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高端資源逐步聚集。依託獨特的區域優勢,鴻福商圈發展迅速,現已初步成形。接下來,我們將以全市「三舊」改造為契機,對勝和、亨美、元美、篁村、三元里、新基等社區土地進行資源整合和「退二進三」改造,繼續做大做強「鴻福商圈」,圍繞市行政辦事中心打造出一個新的東莞商業商貿中心,儘快實現南城第三產業比重從目前62%上升到80%的目標。
總部經濟板塊。該板塊指東莞大道兩旁的企業總部基地,現已基本完成了宏圖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進入審批前公示程序。旨在以企業總部基地為載體,進一步集聚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高端資源,搶占發展「制高點」。企業總部基地用地規劃約500畝,計劃興建20多幢總部大廈,引導一批年稅收3000萬元以上的東莞地區知名民營企業和外來企業進駐。
西平行政文化居住板塊。該板塊指東莞大道以東的西平社區至蛤地社區,現已完成了南城東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該片區域已建成南城西平體育公園、南城行政辦事中心以及格林小城、現代經典、世紀城、未來世界、森林湖、東駿豪苑、新中銀等地產項目,近兩年還建成了由東駿路、東二路、東五路、東六路、東七路、東八路等組成的片區道路網絡,交通便捷發達,人居環境成熟、舒適。接下來,我們將充分發揮該片區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便利的交通環境,將其打造成為高標準、高品位、高檔次,布局合理、配套齊全的南城行政文化中心區和現代化生活社區。
科技創新板塊。該板塊指沿河景觀大道和科技大道片區,現已完成了白馬—周溪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該片區域雲集宏威數碼、諾基亞、百音、新能源、金霸王、海金杜門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科技南城」工程,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獎勵配套,強化品牌、人才意識,扶優扶強企業轉型升級,培育出更多的有實力、有技術、有前景的優質「兩自」企業。重點加快天安數碼城項目和宏威科技園項目建設;支持好宏威數碼OLED示範生產線項目,服務好新科磁電、可口可樂、金霸王等大型企業增資擴產項目;加快引進「中國軟件科學城」項目。同時,依託現有骨幹企業設立更多的研發機構、技術中心、管理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
水濂山觀光休閒文化體育板塊。該板塊指水濂山片區,現已基本完成水濂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為響應市委市政府「整山治水」的號召,切實保護該片區現有的山體資源、水體資源和林地資源,我們近年來全面加大對水濂山的建設和整治力度,將水濂山原有7個採石場全部關停,大力實施生態復綠和文化旅遊景點開發,打造園中園、蓬萊閣、水簾洞天、荷香谷、疊翠谷、浣溪谷等景區,使整個公園的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得到了有效改善。目前,7個採石場已成功修復整治3個,即將完成整治的有3個,完成的整治面積達47.2萬m2,最後1個大採石場的修復整治方案也基本完成了規劃設計。同時,我們還在園中園景區成立了東莞市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基地,並陸續舉辦「南城歷史文化展」、「篁溪書畫館館藏作品展」和「南城中小學作品展」等一系列文化展覽,把園中園建設成為了南城文化創作、展覽的新基地,進一步增添了水濂山森林公園的人文氣息,打造了南城文化建設的又一新亮點。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依託、整合水濂山森林公園及植物園等自然資源,加快建設水濂山旅遊、文化、休閒、體育等產業項目,將該片區打造成為有文化特色的東莞城市「後花園」。[5]
經濟建設
南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狠抓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堅持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提高二、三產業中的科技含量,促進了全區科技實力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2007年,南城完成生產總值157.24億元,同比增長19.5%;各項稅收總額29.44億元,同比增長37.56%;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337億元,同比增長16.4%;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同比增長16.3%;外貿出口總額9.1億美元,同比增長13.9%。
外貿經濟
南城大力實施「外資牌」戰略,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改進利用外資方式,推動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圈地招商向節地招商轉變,着力引進了一批關聯度大、聚集度高、帶動力強的龍頭型項目。2002年到2006年10月,南城新簽外資項目61宗;合同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為3.1億美元、2.6億美元。目前南城的世界500強企業總數達到12家,成為東莞世界500強企業最為密集的鎮區之一。
2006年以來,全區利用外資的方式、結構和質量進一步改善,大項目引進工作成績顯著。其中,以科技創業、研發中心為主的總投資約50億元的數碼城項目,將為全區實施「科技東莞」工程,全面推進高新科技企業集群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夯實平台;宏威數碼增資15億元,將香港兩個研發中心搬至南城,並與清華大學合作,投入7000萬元建立國家級光盤檢測中心,設立博士後工作站,以進一步提高其創新能力,使其成為全區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銷售產值55億元的目標;新科電子增資35億元,與韓國三星強強聯合,建立研發中心,進行電磁頭的研發和生產,充分發揮其對全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支撐。以上項目引進和建成投產後,將對南城實施「科技東莞」工程,全面推進高新科技企業集群發展,以及全區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具有重大意義。
民營經濟
南城大力實施「民營牌」戰略,認真落實「民營經濟48條」,努力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扶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2006年以來,全區進一步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每年重點對一些民營科技企業進行幫扶,大力培育「兩自」企業,提高民營經濟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提升民營經濟檔次,為實現全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2006年,全區新增私營企業1276家、個體工商戶2143戶,新增註冊資金3.13億元;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納稅4.25億元,同比增長20.4%,占全區稅收總額的21.2%;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4.46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5.91%。截至2006年,全區累計私營企業3925家、個體工商戶7367戶,註冊資金23.9億元。
商貿物流
南城充分發揮東莞新城市中心的區位優勢,着力引進了一批規模大、實力強、效益好的商貿物流企業,全區商貿物流業取得了全面快速發展。目前,已在市中心廣場周邊,聚集了鴻福廣場、華凱大廈等一批高檔寫字樓,以及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及平安保險等五大金融機構東莞總部,匯聚了會展酒店、宏遠酒店、銀城酒店等星級酒店,以及第一國際、SPAR等大型商業,使這一片區成為集行政、文化、金融、商貿物流、商務、會展等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商業板塊,並且與南城富民商業步行街、銀豐路中華風味食街和雲集了近50家車行的莞太路汽貿一條街,以及包括華美樂建材超市、東莞家居裝飾城、東莞五金機電廣場、宏成國際五金模具城等的建材市場一起,築牢了南城作為全市商貿物流中心的地位。與此同時,全區房地產業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共有樓盤近50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吸引了大批較高層次的人才到南城居住,從而聚集了人氣,帶動了商貿物流業的發展。
科技工作
自從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實施科技東莞工程、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決策以來,該區建立了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領導體制,加強對建設科技強市工作的組織領導,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則,長期不懈地狠抓落實,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為大企業提供便利「直通車」服務,為「兩自」企業、民營科技企業提供良好平台,形成科技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提高了我區科技水平,為實施科技東莞工程提供強大的動力。
截至2006年7月,我區擁有17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各鎮區中位列第四(長安20家,城區19家,東城18家),其中電子信息類9家、關機電類1家、新能源類2家、新材料類1家、生物製藥類1家、先進制造類1家、其他類2家。
「十五」期間,我區擁有91家民營科技企業,數量在各鎮區中位列第三。在2006年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暨第十六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全市共有66個現場簽約項目,其中該區有6個,項目數為各鎮區之首。「十五」期間,全市組織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350多項,被列入計劃的有238項,國家級計劃有43項。其中我區有國家級計劃項目8項,占全市18.6%。
2005年,我區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專利申請數183件。其中,東莞市福地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偏轉線圈或色純會聚磁組件的緊固裝置、廣東科旺電源設備有限公司的全智能脈寬調製淨化電源,同時獲得2005年專利優秀獎;廣東南方宏明南方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評為廣東省專利優勢企業。[6]
城市建設
近年來,南城堅持以城市建設為龍頭,按照市提出的「建城、修路、整山、治水」的八字方針,把打好城市牌,構築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作為推動南城經濟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中心工作來抓,統籌城鄉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升級,努力將南城打造成為適宜創業、適宜居住、適宜休閒的新城市,進一步彰顯城市魅力。
基礎建設
自2002年開始,南城在城市建設領域投入資金五十多億元,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近100項。中心區板塊基本形成,14個社區的居民公寓全面啟動,新建、擴建、改造道路總長度累計近150公里,以「四縱十橫」為主幹架構的道路交通網絡基本建成,全面提高了城市承載能力。隨着水濂山森林公園、水濂湖公園、南城文化廣場、南城體育公園、蚝崗博物館以及陽光系列小學新校等一系列精品工程的建成,城市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從2006開始,總投資100億元的中央生活區和總投資20億元的文化之都建設工程全面啟動,歷史性地提升了南城的城市化水平,將對全區城市升級,打造現代新城和商貿之城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為今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高更優的平台,
近幾年,南城以中心區周邊、水濂片區和莞太路兩旁為重點,大力推進舊村改造,共拆遷房屋近5000間,拆遷面積近80萬平方米。與此同時,大力實施「穿衣戴帽」工程,美化城市形象,涉及建築物近200棟,投資6000多萬元。此外,南城將居民公寓建設作為推進舊村改造和落實民心工程的重要抓手,以新基、蛤地、水濂、雅園四個社區為示範點,全面加快公寓建設進程。截至2006年10月,全區規劃建設居民公寓建築面積85.86萬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的居民公寓建築面積25.53萬平方米,已安置居民1334戶;正在建設的居民公寓建築面積28.83萬平方米,可安置居民1788戶。在市政管理運作方式上,南城着力進行改革,全區市政道路的環衛、綠化、燈光工程,都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實現了社會化管理,並推進市場化管理向社區一級延伸,使全區市政管理水平產生了「質」的飛躍。通過深入開展城市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有效遏制「髒、亂、差」產生的根源,具體包括開展「四清理」行動,對違法搭建、違法用地、畜禽養殖業污染和無證照經營進行徹底的清理;開展維護群眾權益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對「黑煙囪」和電鍍、漂染等6大行業的污染企業進行整治;開展道路交通專項整治,對非粵S摩托車、小四輪、「泥頭車」污染以及無牌無證、假牌假證、報廢車等重點車輛進行整治。與此同時,南城還大力實施水濂山「綠肺」工程、公園廣場綠色景觀工程和道路網絡綠色長廊工程等綠化工程,見縫插綠,有效地改善了投資和居住環境。
特別是2006年以來,南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鋪開「五整治」工作,在全區推廣石鼓社區的經驗,堅持以人為本,在文化內涵和制度保證上下功夫,在各社區進行有效整治,把社區建設成為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設施配套、衛生整潔、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為全市的整治工作提供經驗。2004年,南城被評為「廣東省衛生鎮」,勝和等7個社區也被評為廣東省衛生社區。
城市規劃
南城積極以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思路為指南,抓住機遇並結合自身實際,把「創新」和「發展」作為工作主線,制定了以城市現代化建設為龍頭,以城市現代化建設為龍頭,以發展房地產、商貿物流、科技產業以及金融、文化、教育、旅遊等為突破口,全區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工作目標。南城區高標準的城市建設和高起點的城市規划起於2002年,當時區委、區辦事處根據全市「一網兩區三張牌」的城市化戰略,結合全區的實際提出了「一園二區四縱十橫」的規劃策略,營造設施完善的市政環境、生態優美的自然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使南城朝着適宜創業、發展、安居的現代化城市窗口不斷邁進。「一園」指水濂山生態旅遊、文化主題公園園區,含水濂山郊野公園、水濂湖公園、綠色世界城市公園和規劃中的文化之都主題公園。其中水濂山郊野公園和水濂湖公園是東莞水濂山森林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承擔着市區「綠肺」的功能。「二區」是以莞太大道為中軸,按東、西方向根據用地現狀和規劃功能分為新區和舊區。新區以房地產、商貿物流、大型專業市場、高檔寫字樓為主,以宏成五金機電廣場、中央生活區、世紀城、生態居住區(森林湖)為重點項目;舊區通過舊城和舊村改造,改建、擴建連接沿河路和莞太大道的十條橫路,擴充城市綠地,使其成為現代化的居住、商業和文化服務休閒中心,以銀豐路中華美食街、西三環商業街、富民步行街為代表。「四縱」指貫穿南城的四條縱向道路。一是東莞大道,以第一國際為龍頭,在其兩旁建設南城房地產板塊和商業專業市場。二是南城科技路(宏圖路),從鴻福路市行政文化中心向南一直通到廣深高速石鼓立交處,在其兩旁建設大型專業批發市場、汽車客運總站和區行政辦事服務機構。三是莞太大道,通過拆除改造舊民房和廠房,將其建設成為一條以商業、服務業、金融和汽車銷售為特色的幹道,對此還提出了「東莞莞太路,上海淮海路」建設目標。四是沿河景觀路,將沿河路宏遠橋至白馬大道路段建設成為景色優美的景觀路。「十橫」是指建設路、銀豐路、鴻福路、宏遠路、南城步行街、新基大道、育才路、周溪大道、白馬大道、水濂山大道等10條橫路,「四縱十橫」道路網絡的建成,使南城的城市功能和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
經過5年的發展,今天的南城已初步成為一個「城市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郁、社會治安良好」的城市新區。2007年,南城充分發揮作為東莞中心城區的優勢,又進一步確立了「五大板塊」的城市建設發展大計:即全面建設舊城改造板塊、中央生活區板塊、生態居住區板塊、科技創新板塊和水濂山文化休閒板塊,努力實現 「東莞看新城,新城在南城」的宏圖,爭當全市最大的亮點[7]
居民生活
2005年南城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達9352元,比2004年增長7.7%;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76.517億元,自2002年以來年均增長60.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億元,自2002年以來年均增長34.88%,物價水平基本保持穩定。
2006年,南城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0006元,比2005年增長7%;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92.27億元,增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1億元,增長30%,居民消費水平大幅提高。
社會集體經濟
南城從發展資金、用地指標、經濟項目等方面切實加大對社區集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鼓勵社區建設廠房、商鋪等物業,夯實經濟發展的平台,引進「造血型」生產性項目,使社區有一個較為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加快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與此同時,狠抓社區協調發展,全面加大對西平、元美等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社區的幫扶力度。2005年,社區本級可支配收入3.42億元,自2002年以來年均增長14.4%;集體總資產30.13億元,自2002年以來年均增長16.52%;全區14個有經濟實體的社區的年總收入全部超千萬元。2006年,村組兩級工業總產值107億元,同比增長30.4%;可支配收入2.72億元,同比增長17.4%;集體總資產43億元,同比增長10.2%。
人民生活水平
2005年南城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達9352元,比2004年增長7.7%;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76.517億元,自2002年以來年均增長60.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億元,自2002年以來年均增長34.88%,物價水平基本保持穩定。
2006年,南城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0006元,比2005年增長7%;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92.27億元,增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1億元,增長30%,居民消費水平大幅提高。
社會保障水平
南城着力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擴大養老、工傷、失業等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面。2005年,全區參加各種社會保險人數達21.94萬人次,全年征繳各項社會保險基金8370萬元,比上年增長37.2%;及時足額發放社會保險待遇金2753萬元。
群眾就業
南城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創新就業創業模式,深入細化工作思路,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促進居民就業創業的措施,推動了全區就業創業工作的順利開展。在2005年5月成立了南城區勞動就業辦公室指導社區開展就業創業工作以及幫助居民解決就業問題。
2006年,南城大力實施「創業東莞」工程,不斷完善長效幫扶機制,成立了南城區居民培訓學校,全區14個社區建立了社區勞動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全年共為1669名本地居民解決了就業問題。[8]
教育文衛
教育強區
蓬勃發展的南城教育
教育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區委、區辦事處歷來十分重視教育,確立「科教興區」的戰略思想和現代化教育觀念,確保教育優先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2004年底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而今正朝着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邁進。
目前全區有小學8所,完全中學1所,職業高中1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民辦學校5所。在各類學校中,有省一級學校2所,市一級學校4所。全區中小學教職工1223人,中小學生16756人。另有幼兒園20所,其中市一級幼兒園2所,幼兒教職工656人,在園幼兒4560人。我區已經形成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一個不斷完善、充滿活力的大教育體系逐步形成。
南城區的教育已凸現出三個優勢——地域優勢、投入優勢、人才優勢,呈現出「名校帶動」、「名師治校」、「特色揚校」三個亮點。
名校帶動,全面提升辦學水平
南城區委、區辦事處高瞻遠矚,在學校布局調整,優化辦學資源方面採取大動作,並把它與改造薄弱學校、創建等級學校扭合在一起,實施「名校帶動」戰略。陽光中心小學在我市有一定知名度,區辦事處利用聯合辦學之機,將合併後的學校以「陽光系列」學校命名,極力打造「陽光教育」品牌。近年來,先後投入3億多元,按省、市一級學校標準新建4所小學,改建擴建4所小學,把原有15所村辦小學合併為8所充滿現代氣息的,硬件設施達到省市一級標準的優質學校。2006年3月,投入7000多萬元的陽光二小落成啟用,標誌着南城區教育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陽光教育」的品牌正在打響,「學在南城」的良好環境逐步形成。
名師治校,辦學質量全面提高
近幾年,南城區一直在着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全面啟動「名校長工程」和「名教師工程」,創新人才管理機制。一方面,高起點、高薪酬引進人才,精挑了多位高學歷、專家型的優秀校長,還從全國各地引進優秀教師近百人。另一方面,加大校長、教師培訓力度,近幾年共安排十幾位校長和後備幹部參加各級校長培訓班學習,推薦了多位校長參加市級「名校長」培訓,安排各小學校長到陽光中心小學掛職。校長隊伍素質的提高,使學校的辦學質量得到較大提升,近幾年,小學升中學合格率均達到或超過96%,普通高考連續實現六年遞增,高職考試成績斐然,一直名列非國重、省重前茅。
特色揚校,學校個性全面張顯
近年來,南城區在推廣陽光中心小學「辦規範+特色學校」,「培勝任+特點教師」、「育合格+特長學生」的辦學思路中,以體藝教學為突破口,極力彰顯學校與學生的個性,走「特色揚校」之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陽光品牌」。不少學校都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南中的足球,職中的科技,陽光中心信息技術教育、體育、藝術,陽光一小的校園文化,陽光三小的書香校園,宏遠外國語學校的英語,陽光幼兒園的體操等在省市都有一定的影響。南城中學向國少隊輸送多名足球運動員,陽光中心小學合唱節目代表省參加首屆全國藝術展演獲金獎。在省第六屆少兒藝術花會比賽的6個東莞市節目中,南城區2個節目全部獲金獎。陽光幼兒園的體操連續六年獲全國幼兒基本體操比賽冠軍。
文化
近年來,南城積極推進文化高地建設,深入實施圖書館之城、博物館之城、文化廣場之城工程,通過文化建設打造現代城市靈魂,着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全區加大投入,對清代著名學者張伯楨的故居度香亭和棣甫張公祠進行了修復;對被考古界譽為「珠三角第一村」和「東莞歷史文化基石」的蚝崗貝丘遺址進行了發掘,並修建了遺址博物館;對東莞市區內現存規模較大的宗祠——蘇氏宗祠進行了修復重建;對始建於宋代的水濂西山寺遺址進行了發掘並建設西山寺博物館;以東起蘇氏宗祠,西至蚝崗貝丘遺址,規劃興建一條長約1000米的南城文化街。南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新城市中心的現代都市風采在文化新城建設進程中得到完美結合。
全區積極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弘揚東莞精神,深入開展「三現代」、「三有序」主題教育和「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開展「感知南城、感受南城、感動南城」、「創建和諧社區,建設美好家園」等系列實踐活動,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截至2006年10月,全區有文明單位10個、文明社區8個,文明戶率達95%。2004年被市評為文化建設達標鎮(區),2006年被評為市文明鎮(區)。隨着教育活動和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文明意識得到明顯提高。
全區圍繞打造文化名區的目標,全面加強文化建設。以南城文化廣場為主陣地,成功舉辦了文化高地直播車、文化體育藝術節、企業文化藝術節、廣東畫院丙戌展、曲藝大賽等一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建立了篁溪書畫藝術館、東莞市第一個社區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御花苑分館等一批文藝場館,夯實了文化活動平台。圍繞打造全國一流的體育文化強區的目標,全面推進體育事業發展,建設了體育公園等一批體育場館,目前全區共有200多個體育場地、館所,體育活動場地總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位居全市各鎮區前列;大力扶持南城地產足球隊和宏遠男籃不斷發展壯大,其中南城地產足球隊先後參加了香港甲級足球聯賽和全國乙級聯賽,取得了良好成績,宏遠男籃更連續三年獲得了CBA總冠軍;舉辦了每年一度的南城文化體育節和社區籃球賽等系列大型的群眾體育活動,營造了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2004年,南城區被評為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目前,南城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體育文化,體育事業和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積極發展文藝創作事業,創作了文學、書法、攝影、美術、音樂等一批作品,出版了反映南城歷史發展的《南城古今》。全區文化氛圍日漸濃厚,文化事業全面繁榮。
衛生
南城積極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以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民營及社會醫療衛生機構為補充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使群眾能在15分鐘內步行到衛生站,做到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在區醫院就診。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醫療救治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提高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長效的打擊非法行醫的監管機制,確保就醫安全。加大對困難家庭的醫療救助力度,較好地解決了困難群眾的「看病難」問題。
南城醫院門診部(社區衛生服務站)是醫院醫療服務的延伸,由醫院直接管理。,2003年起,南城醫院先後在原南城醫院第一門診(位於西平社區)、第二門診(位於沙苑市場)增設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新設立南城醫院新城區門診部、南城醫院新基社區門診部、南城醫院水濂澎峒門診部、南城醫院南博社區門診部。南城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具備「醫療、婦保、兒保、老年康復、慢性病防治、衛生宣教」六大功能設立,內設全科診療、婦幼保健、老年保健、兒童計劃免疫、慢性病防治、口腔保健、衛生宣教等科室及配套的檢驗、藥劑、治療和資料室。為居民提供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為一體的綜合性、連續性的衛生服務。根據《南城區基層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南城醫院將在2010年前繼續在各個社區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站。
南城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醫院門診部(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村衛生站、集體門診部(診所、醫務室)、個體診所組成,全區共有39間,其中南城醫院門診部(社區衛生服務站)有7間,農村衛生站有24間、集體門診部(診所、醫務室)有5間、個體診所有3間。南城醫院門診部(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村衛生站承擔着村居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包括衛生防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和健康教育等任務,為居民診治一般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對急重病例進行初步處理並轉診護送急、重、疑難病例到上級醫院。目前,各個社區均有一間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滿足村居民和外來人員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需求。[9]
社會安定
安定和諧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南城圍繞構建「平安南城」的目標,自始自至終將社會治安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逐年加大治安經費投入,不斷健全和完善治安防控機制,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社會的安寧。特別是2006年以來,為確保實現市委提出的年內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的目標,南城全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加強出租屋管理。全面實施出租屋物業式管理,在2006年7月底前全區各社區實現物業式管理全覆蓋,提升了出租屋管理水平,促進了社區治安的好轉。同時組織各職能部門對出租屋進行大規模清查整治,有效壓縮了犯罪空間。二是全面開展摩托車和黑網吧整治行動。在2006年5月份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非粵S摩托車專項整治的基礎上,以堅決的態度,務實的作風,落實過硬的措施,進一步推進摩托車「風暴」系列行動和黑網吧整治,從源頭上控制街頭「兩搶」案件的發生,消除治安亂源。三是強化硬件建設。大力推進電子監控系統建設,投入1700多萬元安裝的600多個電子探頭已全部投入使用,確保對重點地段和部位實施有效監控;將價值數千萬元的原宏圖工業區辦公樓17畝土地連帶附屬建築物劃撥給南城公安分局,作為分局特警中隊、治安巡警大隊的辦公、訓練場所,撥專款進行修繕,同時增加撥款購置警用裝備和器械,夯實治安工作基礎。四是在區財政撥專款300萬元設立見義勇為資金的基礎上,深入發動企業、群眾、單位、社區捐款,使見義勇為資金總額超過了1370萬元。
2006年,我區刑事案件發案數明顯下降,取得了殺人、綁架、販毒等大要案全破的好成績。10月份共立刑事案件85宗,比去年同期下降28.6%;11月份共立刑事案件83宗,下降40%;12月份共立刑事案件80宗,下降44.4%;特別是「兩搶一盜」案件,10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52.43%、58.6%和56.3%,而且11月份的發案數創下了近兩年來單月發案數的新低值。
此外,南城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防範機制,經常性開展安全生產檢查整治。2006年,全區無發生重大火災事故,製造業安全生產死亡事故繼續保持零紀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8人,同比下降15.1%,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