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史·王珍國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史·王珍國傳出自於《南史》,《南史》由唐朝李延壽撰,中國歷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共八十卷,含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陳後主陳叔寶禎明三年(589年)。記載南朝宋、齊、梁、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1]

原文

王珍國字德重,任齊為南譙太守,有能名。時郡境苦飢,乃發米散財以振窮乏。高帝手敕云:「卿愛人活國,甚副吾意。」永明初,遷桂陽內史,討捕賊盜,境內肅清。罷任還都,路經江州,刺史柳世隆臨渚餞別,見珍國還裝輕素,嘆曰:「此真良二千石也。」還為大司馬中兵參軍。武帝雅相知賞,謂其父廣之曰:「珍國應堪大用,卿可謂老蚌也。」廣之曰:「臣不敢辭。」帝大笑。帝每嘆曰:「晚代將家子弟如珍國者少矣。」累遷游擊將軍,父憂去職。梁武起兵,東昏召珍國以眾還都,使出屯朱雀門,為王茂所敗。乃入城,密遣郗纂奉明鏡獻誠於梁武帝,帝斷金以報之。

時侍中、衛尉張稷都督眾軍,珍國潛結稷腹心張齊要稷,稷許之。十二月丙寅旦,珍國引稷於衛尉府勒兵入自雲龍門,殺東昏於內殿,與稷會尚書僕射王亮等於西鐘下,使國子博士范雲等奉東昏首歸梁武。後因侍宴,帝曰:「卿明鏡尚存,昔金何在?」珍國日:「黃金謹在臣肘,不敢失墜。」歷位左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封灄陽侯,遷都官尚書。初,珍國自以廢殺東昏,意望台鼎。先是出為梁、秦二州刺史,心常郁快,酒後於坐啟云:「臣近入梁山便哭。」帝大驚曰卿若哭東昏則已晚若哭我我復未死珍國起拜謝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進天監五年,魏任城王澄攻鍾離。帝遺珍國為援,因問討賊方略。對曰:「臣常惠魏眾少,不苦其多。」武帝壯其言,乃假節與眾軍同赴。魏軍退,班師。改封宜陽縣侯,累遷丹陽尹。卒,贈車騎將軍,諡曰威。

譯文

王珍國,字德重,擔任南譙太守,治理政事頗有才能名聲。當時郡內苦於饑荒,於是發派米糧財物,來救濟窮困缺乏的人。齊高帝親手下詔說:「你愛護百姓治理國家,(這)非常符合我的心意。」永明初年,升官做桂陽內史,四處抓捕盜賊,境內被肅清。卸任回到都城,路經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到江邊踐行送別,見到王珍國回京的裝束輕便簡樸,於是感嘆說:「這真可以說是優秀的太守啊。」回京後做了大司馬中軍參軍。武帝平素了解賞識他,對他的父親王廣之說:「王珍國應該得到重用,你可以說是老年得子啊。」 王廣之說:「我不敢推辭。」皇帝大笑。感嘆說:「後代的將領家的子弟,有能比得上王珍國的很少啊。」

多次升遷做到游擊將軍,因為父親去世(守孝)而離任。義軍起兵,東昏侯詔令王珍國率領部隊回京師,義軍到了,派王珍國出城駐紮在朱雀門,被王茂的軍隊打敗,於是(義軍)進城。王珍國仍然秘密地派遣郄纂捧着一面明鏡進獻對高祖表示誠心,高祖折斷黃金來回復他。當時侍中、衛尉張稷總領眾軍,王珍國秘密結交張稷的心腹張齊,與張稷相約(結盟),張稷答應了。十二月丙寅早晨,王珍國帶領張稷到衛尉府,領兵從雲龍門進入,在內殿遇見東昏侯殺了他,和張稷會和了尚書僕射王亮等人在西鐘下,派中書舍人裴長穆等捧着東昏侯的頭歸順高祖。後來趕上侍宴,皇帝問他說:「你的明鏡還在,以前的黃金還在嗎?」

王珍國回答說:「黃金還恭敬地帶在我的肘後,不敢丟失。」 歷任左衛將軍,加任散騎常侍,封為灄陽侯,升遷為都官尚書。當初,王珍國自認為殺了東昏,心裡想着三公。在這之前出任梁、秦二州刺史,心中常常鬱悶,喝酒之後說:「我進入梁山便大哭。」皇帝大吃一驚說:「你如果為東昏而哭那麼已經晚了,如果為我而哭,我還沒有死。」王珍國起身拜謝,最終沒有說話,坐了一會就回去了,因此疏遠了他,很久之後才有改變。天監五年,魏任城王元澄作亂侵犯鍾離,高祖派遣王珍國,趁機詢問討賊的方法。王珍國回答說:「我常常擔心魏兵人少,不擔心人多。」高祖認為他的話很雄壯,於是暫時授予他旌節,和眾軍共同討伐敵軍。魏軍退兵,班師回朝,改任宜陽縣侯,多次升遷做到丹陽尹。死後贈車騎將軍,諡號威。 [2]

作者簡介

 李延壽,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學家,今河南安陽市人。貞觀年間,做過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他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 《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還獨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書》對兩書評價頗高,稱「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遠甚。」。[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