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仁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仁東(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射電天體物理和射電天文技術與方法,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科學技術工作。

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2017年7月,入選為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 南仁東於1945年出生,1963年就讀於清華大學,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博士學位。後在日本國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工作。

1994年起,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負責編訂FAST科學目標,全面指導FAST工程建設,並主持攻克了索疲勞、動光纜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啟用。

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

2018年11月,被中科院推薦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

南仁東於1945年出生在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6歲上學,先後就讀於遼源中興小學校、遼源四中、遼源五中,因學習成績異常突出,屢獲學校表彰。 1963年,南仁東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的優異成績奪得「吉林省理科狀元」稱號,並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

1963年9月-1968年7月,就讀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真空及超高頻技術專業,獲學士學位。

1978年9月-1987年7月,就讀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導師王綬琯),先後獲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84年始,南仁東使用國際甚長基線網對活動星系核進行系統觀測研究。在這一領域的早期發展階段,主持完成歐洲及全球網十餘次觀測。首次在國際上應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豐富的天體物理成果;VLBI混合成圖,達到國際最高動態範圍水平。建立中國相關後圖像處理中心,使80年代中國進行VLBI數據分析成為可能。

1993年,在日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跟同事們說:「咱們也建一個吧。」

1994年7月,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概念提出。

1994年始,南仁東提出利用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台址,建設巨型球面望遠鏡作為國際SKA的單元,開始啟動貴州選址工作。為了給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選址,帶着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里,先後對比了1000多個窪地,時間長達 12年。

1995年11月,「大射電望遠鏡」中國推進委員會成立,由南仁東任主任。

2006年,南仁東,任國際天文學會射電專業委員會委員主席,為中國天文學界第一次在此層面任職,在國際射電天文界得到同行的認可與尊重。

2007年7月,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作為「十一五」重大科學裝置正式被國家批准立項。

2012年,FAST973項目正式啟動,作為資深諮詢專家,南仁東指導FAST973項目「射電波段的前沿天體物理課題及FAST早期科學研究」的立項及組織實施;確立了FAST實現世界首個漂移掃描多科學目標同時巡天的原創科學策略;提出調試階段全波段監測蟹狀星雲脈衝星的優先觀測計劃;建議了用於望遠鏡調整期及早期試觀測的單波束和多波束接收機,前者已投入試觀測。 [3]

2014年,「天眼」反射面單元即將吊裝,年近七旬南仁東堅持自己第一個上,親自進行「小飛人」載人試驗。

2016年9月,「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前,南仁東已罹患肺癌,並在手術中傷及聲帶。患病後依然帶病堅持工作,儘管身體不適合舟車勞 頓,仍從北京飛赴貴州,親眼見證了自己耗費22年心血的大科學工程落成。 [4]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窪坑中落成啟用,並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

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因肺癌突然惡化,搶救無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