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立於2001年,是南京主城區內首批省級高新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東部、紫金山和青龍山的生態廊道之間,總規劃面積2.26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352萬平方米,包括高新園區板塊和卡子門板塊。2016年,園區啟動「一區多園」發展模式,「一區」即白下高新園區,「多園」為紫荊科技園(含東八區)、南工院金蝶大學科技園、光華科技園、中航科技城、金陵智造創新帶。通過發揮白下高新園區在培育發展和管理服務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優勢作用,促進全區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化、規模化。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目錄
園區發展
高新園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毗鄰繞城公路,距城市中心-新街口僅8公里。內外交通極為便利,從園區到繞城公路、寧杭高速、滬寧高速均不超過3分鐘車程,到江寧大學城、仙林大學城均不超過15分鐘車程。
園區重點發展以雲計算、智能交通等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服務業,適度發展電子商務、創意設計等新興戰略產業,突出軍民融合特色。產業形態以孵化、加速以及研發中心加總部為主。目前,已引進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萊斯、南建院、省住建集團等一批成熟總部型企業以及傑邁視訊、雲創存儲、斯坦德、壹進制等一批高端人才團隊孵化企業。
園區自成立以來先後被批准為「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蘇省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江蘇省互聯網產業園」、「江蘇省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園」、「美國硅谷(南京)創新創業基地」等。
園區周邊聚集着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和8511所、55所、28所等一批國家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科研、技術、專利、實驗、檢測、人才等方面對園區形成了強力的支撐。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中國政府網,2020-07-13
- ↑ 從北方到南國,國家級高新區詮釋科技轉化「中國模式」,搜狐,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