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一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京市第十一中學 是一所具有120年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市屬重點完全中學。一個世紀以來,她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學生,人才輩出,校友遍及世界各地。 學校地處南京市中心,毗鄰鼓樓廣場,和飲譽天下的著名高等學府——南京大學隔路相望。學校占地面積27241平方米,環境優美,教學設施齊全,閉路電視系統、多功能電化教學系統、微機網絡辦公系統為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圖書館現有藏書74000餘冊,訂閱報刊雜誌200多種,並實施電腦管理。
辦學規模
學校辦學規模日趨擴大,現有59個教學班,在籍生2995人,在職教工273人中,碩士研究生3人,在讀及已畢業的課程班研究生18人,本科學歷127人,高級教師71人,特級教師1人。
南京市第十一中學師資力量
學校教師隊伍素質高,勇於奉獻,治學嚴謹,一批南京市優秀教研組和市、區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承擔了多項國家、省、市級教科研課題,在科研興教的道路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南京市第十一中學辦學歷史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史源遠流長。她歷經了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悠悠歲月,是沿着一條艱難曲折、奮發圖強的道路走過來的。她始建於1896年,定名為金陵基督女書院,是一座由美國基督教傳教士賴瑛(Miss Lyon)女士創辦併兼任院長的教會學校。當時校址在南京市保泰街35號。1927年改名為私立中華女子中學。早在1946年中共南京地下市委就委派黨員沙軼因同志到中華女中領導師生開展革命工作,之後在師生中發展黨員多人。新中國誕生後,南京市文教局於1952年決定將私立中華女中,二初中,私立鼓樓中學合併成立為南京市第十一中學,校址在石城中心,鐘鼓樓旁,即今天的鼓樓街83號。1960年為加強與南京大學的聯繫,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經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大學和十一中協商,將南京市第十一中學改名為南京大學附屬中學。1968年11月又恢復原校名為南京市第十一中學。1989年,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探索大學、中學教學合作的新途徑,搞好高等學校與普通中學教育的銜接,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經南京大學,南京市教育局,鼓樓區教育局和十一中協商決定,於1989年5月12日將十一中復名為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在黨的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下,學校的辦學效益不斷提高,1997年4月經市教育局檢查驗收,學校被定為南京市市級重點中學,1999年6月經地方政府批准,將原青島路中學併入我校,進一步擴大了學校的辦學規模。
南京市第十一中學管理目標
學校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堅持「以人為本」,領導班子強調「強、恆、細、實」工作作風,明確學校「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上台階」的管理目標,加強全員管理,全面育人。
南京市第十一中學辦學特色
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努力實施素質教育[1],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確立了「打好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提高素質」的辦學思想,形成了「爭創特色、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分層推進、提高效益」的教學模式[2],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強化外語教學是南大附中的傳統特色之一,學校與美國格林奈爾學院、芝加哥北岸村中學保持着長期互相交流、友好往來關係,從1987年起每年輪換兩名美籍教師來校任教。他們教材教法獨具特色,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口語能力迅速提高。外語班中有多人在全國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英語競賽中獲獎。近幾年來高考本科錄取率都在80%以上,成績欠佳的學生也能參加出國英語考試達到合格標準,前往澳大利亞等國留學。心理健康教育和衛生健康教育是學校探索的一大課題,並一直作為必修課納入正常教學計劃,是國家教委命名的「心理教育實驗學校」,心理課、心理諮詢等項工作得到了國內外許多著名心理教育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廣泛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拓寬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是學校辦學的又一特色,尤其在開展無線電測向活動方面取得了多項殊榮,被評為全國無線電測向先進集體。
參考文獻
- ↑ 素質教育的內涵及重要性,有途網,2020-07-01
- ↑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及策略研究,豆丁網,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