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京大學碎屍案

南京「1·19」碎屍案,又稱南大碎屍案刁愛青案,案發於1996年1月19日,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受害人為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女學生刁愛青。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10天後,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兇手為消滅作案痕跡,將其屍體加熱至熟,並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發後,南京市公安部門[1] 內運用警力進行大規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兇手。

遇害前

1996年1月7日(星期日),刁愛青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加姜堰高中好友的20歲生日聚餐。她與刁愛青是94年高中同學,同年高考考入南航,當時是大二上學期。當晚在座的還有其他幾個老鄉。當晚,刁並未回校,而是與她同住,次日返校。據同學回憶,刁愛青參加聚會時,像往常一樣沒怎麼說話。1996年1月8日(星期一),刁愛青回到南大,具體做了什麼不清楚。1996年1月9日(星期二),刁當天並未上課,而是出去玩了一整天,很晚才回來。據刁稱是和家裡來的老鄉玩。 (9/10號,與刁同宿舍的女孩違規使用電磁爐被發現,老師要求均攤罰款100元)1996年1月10日(星期三),失蹤當天。 上午:不清楚。 中午:刁愛青在逸夫樓上計算機課時,中途離開,回到了宿舍。 下午:室友去上課時刁「因身體不舒服」,在床上呆着,依然沒去上課。 下午:一直到晚7點,她都在寢室睡覺。 (普遍認為她當時處於生理期,可能是例假第一、二天,所以身體不適。) 事後警察至宿舍勘察,鋪位很整齊,鋪着被子(中午是疊起來的),蚊帳拉攏。 當天傍晚的溫度在0度左右,南京沒有暖氣,學校宿舍不帶空調、取暖器。屋外走到哪兒都很冷。她出門時穿了一件紅色、黑邊的外套。那種外套當年非常常見,路上很多女生撞衫。 案發後,警方還找了件一模一樣的帶到南大開會,作為展示,讓學生提供線索。據自稱南大同期校友發帖述:刁愛青是從小粉橋的小側門離開的。 關於刁愛青傍晚離開宿舍去做什麼,有各種說法。 警方認證的目擊信息為:刁愛青曾於1996年1月10晚上在南大附近平倉巷的文具店購買圓珠筆筆芯和衛生巾。 最後一次見到受害人出現的地方說法是在平倉巷/青島路上,時間就在晚上七點多。 從小粉橋側門出去,從廣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島路/平倉巷。經過的廣州路和青島路/平倉巷都很熱鬧。此後她的行蹤不再被目睹。

發現屍體

1月18日(星期四),南京的天氣:大到暴雪。這場雪一直下到了第二天的凌晨。 1月19日(星期五),由於大雪,本該在清晨四五點進行的環衛工作推遲,直到上午雪停後才進行。 以下按照發現時間排序 第一件:一個打掃衛生的婦女在新街口華僑路一個建築工地的垃圾堆里撿到一個塑料袋,包中裝有500多肉塊,約重0.8kg,但未報案。第二件:此後,她或者另一人又在大澗銀巷13號垃圾堆發現裝有同樣屍塊的袋子。這一袋約重0.7kg。 該環衛工人以為是豬肉,把袋子撿走。她結束工作回家,在家中清洗肉片時,發現裡面夾了有三根疑似手指,隨即報案。 屍塊的發現直接導致後面的大搜索,有了後來的發現。 1月19日周五上午接到報警後,市局與環衛部門溝通後,做出了在相應範圍內重點捜査垃圾點的指示,前後大約30分鐘。警察立刻開始對周邊地區垃圾堆大範圍進行搜索,尋找碎屍過程中使用了軍犬。在南大南園小粉橋路段四個小區門口的垃圾箱內又分別發現了兩個旅行包和兩個垃圾袋。 第三件:一個正面印有上海(旅遊)字樣,背面印有飛機和長江大橋圖案來時灰黑色旅行包,內有內臟和碎屍,重約5kg。 第四件:一個草綠色帆布旅行包,上面印有桂林山水(旅遊)字樣,內有較完整的腸體組織和肉塊,約重6.5kg。 根據天涯上一個應當是參與過辦案的網友描述: 「腸體組織較有規則性,按裝屍袋底部直線型來回排列,總共四層半,摻雜部分碎肉塊,部分顆粒狀排泄物溢出。」 第五件第六件:有兩袋屍塊也在小粉橋附近小區的垃圾堆里找到,分別為0.6kg。 以上四件極為接近,是罪犯最為密集拋屍的地方。 以上發現時間為19號。 第七件:1月19日/20日,在南大校醫院漢口路小門後發現一個塑料袋,袋子破裂,重約0.8kg。 第八件:1月19日/20日,在天津路門內計算機房中心旁(現消防大廈後)樹林發現拋屍。 第九件:1月20日,在南大天津路校門口的馬路邊,某公交車站點附近,發現一個牛仔布藍色雙肩背包,內有較完整的人體骨架,重達7.5kg。 第十件:1月20日或此後,在南大校園體育場的樹洞內發現拋屍,重約0.6kg,可能包含子宮。據說這一處是在對南大進行大規模排查時發現的。 以上四件是第二天或更晚發現的。 第十一件:1月20日(星期六)傍晚,水佐崗發現拋屍。水佐崗某垃圾桶發現床單包裹的可疑物品,一張完整的床單被撕成兩半,一半裝有頭顱和屍塊,並有血手印。重3kg。 第十二件:水佐崗一半床單裝有血衣褲,據說在內衣上發現指紋。有一種說法,受害人的衣物和腸子一樣,摺疊得很整齊,重1.5kg。 證據表明,衣物等,床單等都應該是案發的19日後拋出的。 之後幾日,在C區域某下水井蓋下找到被勾住的紅色外套,裡面包有屍塊。 發現水佐崗附近的屍塊和物證後,在南大附近又再次出現屍塊,可能是此前搜索遺漏,也可能是他還在陸續拋出。

目錄

後續

案發後受限於當時社會條件監控攝影機極少,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視,並成立了專案組進駐南京大學為偵破此案,發動了人海戰術,進行了廣泛細緻的排查。當時附近幾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盤查。直到案發之後3個月,專案組才撤離南大。當時南大校內先是有小道消息流傳此案,隨後正式貼出了被害女生的照片。據說所有學生都要接受調查,提供事發當晚不在現場的證人

受害人社交圈全部人員都被排查後排除,逐漸懷疑是隨機流竄人員作案。當時的媒體報道了相關新聞和批示,警方懸賞通告,公布了涉案的幾個手提包和一條印花床單,希望市民提供線索,但限定破案的日期過了案子卻毫無進展。

2016年1月19日,網傳是「南京大學碎屍案」20年追訴期的最後一天,但很快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偵局在官方微博闢謠:南大碎屍案將依照刑法規定繼續追查。

文學改編

  • 作家蜘蛛在他的作品《十宗罪》中第九卷「碎屍慘案」和第十卷「碎屍真相」中直接闡述了他對於此案的見解。
  • 作家周浩暉在他的作品《死亡通知單-宿命》中以此案為原型做藝術加工,同樣講述一起多年未破碎屍案,並與此案在很多細節上相似。
  • 作家陳九歌的作品《血色天都》中完全以南大碎屍案為背景。

案情簡介

死者刁愛青,女,1977年3月11日,出生於江蘇省姜堰市沈高鎮,遇害時為南京大學鼓樓校區信息管理系現代秘書與微機應用專業成人教育脫產班專科一年級學生,在鼓樓校區學習和生活,遇害時不滿20歲。她住在鼓樓校區南園四舍,該宿舍樓當時人員複雜,流動性大。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蘇省泰縣(現泰州市姜堰區沈高鎮刁舍村四組。 據刁愛青生前的好友回憶,刁個子高約1.65米,身材適中,長相普通。短髮,單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視,看書寫字時會戴上眼鏡。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顆,如菜籽般大小。說起話來,嗓音稍啞,語速偏快。一個細節是,這個字跡娟秀的女孩,有時候會故意把自己的名字複雜化為「刁愛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