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科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科處南京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農、理、經、管、工、文、法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1]」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農業大學人文社科的教學與科研歷史悠久,可一直追溯至三江師範學堂、金陵大學和中央大學時期的農業經濟系和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至今已有120餘年的歷史。1920年,美國人卜凱在金陵大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農業經濟系,並於1936年率先開始農經方面的研究生教育。前輩先賢的開拓性工作塑造了南農人文社科注重實證調研的誠樸勤仁學風。

機構簡介

一九四九年後,歷經多次調整融合,其文脈始終延續,並漸成規模。改革開放以來,人文社會科學得到快速發展,學科領域拓寬。目前全校擁有相關人文社科學院(部)8個,涵蓋22個本科專業、11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和3個博士後流動站[2]。擁有農林經濟管理和土地資源管理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其中農林經濟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和農業科技史為我校傳統特色優勢學科,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於2017年新增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農林經濟管理獲評A+學科,公共管理獲評A類學科。2022年1月,南京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總論」進入ESI前百分之一。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全校人文社科現有專職教師475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91人,占61.3%,師資力量雄厚。包括教育部特聘教授2人、青年學者3人;國家優青、傑青各1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4人、哲學社會科學青年拔尖人才3人;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江蘇社科名家2人;江蘇社科英才2人、社科優青4人。學校擁有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4個,擁有21個省部級和46個校級科研機構。全日制人文社科類在校生近8000人,其中研究生3000餘人。

科研項目

農為政首,食為民天。南京農業大學人文社科積極服務國家經濟,依託特色與優勢學科,凝練隊伍、咨政三農,開展科學研究。「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15項,其中國家重大重點社科類項目43項,國家社科基金其他類項目10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其他類項目172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546項,其中教育部社科項目126項,農業部社科項目95項,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132項;學校人文社科領域年度的到位科研經費已近6000萬元。取得一大批科優秀研成果,獲得人文社科領域最高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6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項100餘項;八十多篇諮詢報告獲得國家和省部級領導人的批示或採納,其中十餘篇獲中央領導批示;出版專着400餘本,發表高質量論文3000餘篇。2012年南京農業大學人文社科處被教育部社科司評為「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先進集體」。

未來展望

百餘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南京農業大學的人文社科經過幾代人的艱辛付出,逐漸凝練出「農業經濟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和「農業科技史」三大優勢學科和一大批特色專業,為我國人文社科的繁榮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展望未來,我校人文社科的發展將以學科建設為主線、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以文化傳承為使命,優化布局,努力創新,圍繞特色優勢領域,造就一批領軍人才與高水平團隊,建成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學術研究平台,產出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精品力作,建設成為與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相適應的,具有鮮明特色、重點突出的人文社科重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