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赴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單刀赴會,漢語成語,拼音是dān dāo fù huì,意思是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魯肅的宴會。
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出自《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
吾來日獨駕小舟,只用親隨十餘人,~,看魯肅如何近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
成語典故
背景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
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
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
「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這次「單刀會」,經戲劇家、小說家敷衍,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反面教材。這是藝術家們的創作,並非歷史真相。
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並為之「守之終身而不易」(王夫之語)。所以,劉備、孫權都逐漸強大,建立了與曹魏抗衡的蜀、吳二國,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三國時期。
歷史記載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占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孫權一面命令呂蒙強行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備關羽增援。呂蒙陷三郡後,關羽果然南下,被魯肅堵住。魯肅以大局為重,為了說服關羽以維持聯盟,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
談判前,魯肅的部下擔心對方會設下「鴻門宴」,不同意他冒險去見關羽。但是,魯肅從大局出發,毅然決然地去見關羽。(《吳書》原句:「乃趨就羽」。但未說是受關羽之邀。)
在談判桌上,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席間關羽一部下曰:「夫土地者,惟得所在耳,何嘗之有」,魯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
據《吳書》記載,席間魯肅的一番慷慨陳詞,更是令關羽啞口無言:「當初劉備在長坂坡時,兵馬不足,計窮慮竭,吳主同情劉備沒有棲身之地,才割愛借荊州以濟其患,使有所庇蔭。
但劉備矯飾私情,已取得益州,還想兼併荊州,這種行為連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況還是有頭面的領袖人物呢!我知道有這樣的話:貪而棄義,必為禍。
將軍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義輔主,反而一味袒護其短,哪裡會有什麼幫助呢?」 最後,孫劉兩家達成協議: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至此,魯肅不但贏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還維護了孫劉聯盟的團結局面,其功可謂大也。[1]
視頻
老版三國演義經典片段:單刀赴會
參考資料
- ↑ 中國古代故事:單刀赴會,張攀聊一聊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