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華北大黑鰓金龜

華北大黑鰓金龜 學名:Holotrichia oblita 類屬:鞘翅目 鰓金龜科

目錄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21-23毫米,寬11-12毫米,長橢圓形,體黑褐色帶有光澤。胸、腹部生有黃色長毛,前胸背板較寬,前緣鈍角。每鞘翅3條隆線。前足脛節外側3齒,中後足脛節末端2距 。雄蟲末節腹面中央呈弧形凹陷,雌蟲隆起。雌蟲前臀節腹板中間具下橫向棗紅色棱形骨片

卵 橢圓形,乳白色,表面光滑。

幼蟲 體長 35 - 45毫米,頭部紅褐色有光澤,臀節腹面具鈎毛呈三角形分布;肛孔 3 射裂縫狀

蛹 黃白色至橙黃色,橢圓形,尾節具突起 l 對。[1]

發生規律

西北、 東北和華東1年1代,華中及江浙等地1年1代, 以成蟲或幼蟲越冬。在河北越冬成蟲4月中旬左右出土活動,成蟲有趨光性和假死性,晝伏夜出,白天潛伏土中,晚上在灌木叢或雜草叢生的路旁、地旁群集取食交尾。

5月下旬至8月中旬產卵,多將散卵產在灌木叢或雜草叢周圍的土壤中。雌蟲產卵後約 27 天死亡。卵期 19 - 22 天。6月中旬幼蟲孵化,危害至12月以第 2齡或第3齡越冬;第二年 4 月越冬幼蟲繼續發育危害,6月初開始化蛹、6月下旬進入盛期,7月始羽化為成蟲後即在土中潛伏、相繼越冬,直至第三年春天才出土活動。

東北地區的生活史則推遲約半月余。幼蟲共3 齡,有相互殘殺習性,常沿壟向及苗行向前移動為害,新鮮的幼苗易遭害;幼蟲隨地溫升降而上下移動,春季 10厘米 處地溫約達 10 ℃ 時幼蟲由土壤深處向上移動,地溫約 20 ℃ 時主要在 5 - 10厘米 處活動取食,秋季地溫降至 10 ℃ 以下時又向深處遷移,越冬於 30 - 40厘米 處。

幼蟲的適宜土壤含水量為 10.2 - 25.7% ,如遇降雨或灌水則暫停危害下移至土壤深處,若遭水浸則在土壤內作一穴室,如浸漬 3 天以上則常窒息而死,故可灌水減輕幼蟲的危害。老熟幼蟲在土深 20厘米 處築土室化蛹,預蛹期約23天,蛹期15-22天。[2]

分布與危害

華北大黑鰓金龜學名Holotrichia oblita(Faldermann)。屬鞘翅目 鰓金龜科。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區。主要為害楊、柳、榆、桑、核桃、蘋果、刺槐、櫟等林木葉片,幼蟲危害闊、針葉樹根部及幼苗。

為害特點 華北大黑鰓金龜成蟲、幼蟲均能為害,成蟲取食柳樹葉片,將葉片咬食成缺刻狀,幼蟲棲息在土壤中,取食萌發的種子,造成缺苗斷壟,將根莖、根系咬斷,使植株枯死,且傷口易被病菌侵入,引起其它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

(1)選擇較抗蟲品種種植,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抵抗力。使用微生物農藥Bt乳油每公頃4 500毫升,或綠僵菌粉每公頃50千克,混適量細土隨種苗埋入土中,施藥後適當灌水。秋冬季深翻土壤,避免與幼蟲嗜食的作物連作或套種。

(2)保護和利用天敵。

(3)利用成蟲的趨性,設置燈光誘殺 ,每2.6-3.3公頃設置20瓦黑光燈1盞,誘殺成蟲。

(4)對土壤處理,將50%辛硫磷乳油每公頃3.7升-4.5升結合灌水施入土中;或用50%辛硫磷乳油250克,加水1000-1500千克,90%敵百蟲800倍液澆灌。

(5)成蟲發生盛期,可用40%樂果乳油1 5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