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鐵角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華中鐵角蕨 |
中文名稱 華中鐵角蕨 拉丁學名 Asplenium sarelii 界 植物界 門 蕨類植物門 綱 薄囊蕨綱 目 水龍骨目 科 鐵角蕨科 屬 鐵角蕨屬 屬種名定名 Asplenium sarelii Hook. |
華中鐵角蕨(學名:Asplenium sarelii),為鐵角蕨科鐵角蕨屬下的一個植物種。
華中鐵角蕨形態特徵
植株高10-23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鱗片;鱗片狹披針形,長3-3.5毫米,厚膜質,黑褐色,有光澤,邊緣有微齒牙。葉簇生;葉柄長5-10厘米,粗0.5-1毫米,淡綠色,近光滑或略被一二褐色纖維狀的小鱗片,上面有淺闊縱溝;葉片橢圓形,長5-13厘米,寬2.5-5厘米,三回羽裂;羽片8-10對,相距1-1.2厘米,基部的較遠離,對生,向上互生,斜展,有短柄(長0.5-1.5毫米),基部一對最大或與第二對同大(偶有略縮短),長1.5-3厘米,寬1-2厘米,卵狀三角形,漸尖頭或為尖頭,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並與葉軸平行或覆蓋葉軸,下側楔形,二回羽裂;小羽片4-5對,互生,上先出,斜展,基部上側一片較大,長5-11毫米,寬4-7毫米,卵形,尖頭,基部為對稱的闊楔形,下延,羽狀深裂達於小羽軸;裂片5-6片,斜向上,疏離,狹線形,長1.5-5毫米,寬0.5-2毫米,基部一對常為2-3裂,小裂片頂端有2-3個鈍頭或尖頭的小齒牙,向上各裂片頂端有尖齒牙;其餘的小羽片較小,彼此疏離。葉脈兩面均明顯,上面隆起,小脈在裂片上為二至三叉,在小羽片基部的裂片為二回二叉,斜向上,不達葉邊。葉堅草質,干後灰綠色;葉軸及各回羽軸均與葉柄同色,兩側均有線形狹翅,葉軸兩面顯著隆起。孢子囊群近橢圓形,長1-1.5毫米,棕色,每裂片有1-2枚,斜向上,生於小脈上部,不達葉邊;囊群蓋同形,灰綠色,膜質,全緣,開向主脈,宿存。染色體2n=144。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黑色線狀披針形或鑽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5~10厘米,細弱,綠色;3回羽狀複葉,葉片三角狀矩圓形,長5~13厘米,寬2.5~5厘米,最寬處在基部,先端漸尖,羽片卵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裂片線形,有細齒1~2枚;葉草質;兩面均無毛,綠色。孢子囊群線形,每裂片上1~2枚;囊群蓋同形,膜質。
華中鐵角蕨生長環境
生于山溝中石灰岩上。生潮濕岩壁上或石縫中,海拔300-2 800米。
華中鐵角蕨產地分布
產吉林(蛟河)、遼寧(千山)、河北、陝西(眉縣、寧陝)、江蘇(南京)、安徽(藍田、黃山)、浙江(西天目山、杭州、鎮海、慶元、天台、金華)、福建(崇安)、江西(廬山、安遠)、湖北(宜昌)、湖南(花垣、龍山)、四川(南川、城口、酉陽、寶興、雷波)、貴州(三都、貴陽、黔靈山)、雲南(大關)。日本、朝鮮南部、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產地:四川。
分布四川、湖北、湖南、貴州、江西、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鐵角蕨屬代表植物
鐵角蕨Asplenium trichomanesL. 植株高10-3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約2毫米,密被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長3-4毫米,基部寬約0.5毫米,厚膜質,黑色,有光澤,略帶虹色,全緣。葉多數,密集簇生;葉柄長2-8厘米,粗約1毫米,栗褐色,有光澤,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光滑,上面有1條闊縱溝,兩邊有棕色的膜質全緣狹翅,下面圓形,質脆,通常葉片脫落而柄宿存;葉片長線形,長10-25厘米,中部寬9-16毫米,長漸尖頭,基部略變狹,一回羽狀;羽片約20-30對,基部的對生,向上對生或互生,平展,近無柄,中部羽片同大,長3.5-6 (-9) 毫米,中部寬2-4 (-5) 毫米,橢圓形或卵形,圓頭,有鈍齒牙,基部為近對稱或不對稱的圓楔形,上側較大,偶或有小耳狀突起,全緣,兩側邊緣有小圓齒;中部各對羽片相距4-8毫米,彼此疏離,下部羽片向下逐漸遠離並縮小,形狀多種,卵形、圓形、扇形、三角形或耳形。葉脈羽狀,纖細,兩面均不明顯,小脈極斜向上,二叉,偶有單一,羽片基部上側一脈常為二回二叉,不達葉邊。葉紙質,干後草綠色、棕綠色或棕色;葉軸栗褐色,有光澤,光滑,上面有平闊縱溝,兩側有棕色的膜質全緣狹翅,下面圓形。孢子囊群闊線形,長1-3.5毫米,黃棕色,極斜向上,通常生於上側小脈,每羽片有4-8枚,位於主脈與葉邊之間,不達葉邊;囊群蓋闊線形,灰白色,後變棕色,膜質,全緣,開向主脈,宿存。染色體2n=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