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領翠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半領翠鳥
半領翠鳥
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半領翠鳥
拉丁學名:Alcedo semitorquata
別稱:半項鍊翠鳥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佛法僧目
亞目:翠鳥亞目
科:翠鳥科
屬:翠鳥屬
種:半領翠鳥


半領翠鳥  [1] 屬於鳥綱 、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身長18cm,體重35-40g。頭大頸短,翼短圓,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長大而尖,嘴峰圓鈍,腳甚短,趾細弱,第4趾與第3趾大部分並連,與第2趾僅基部並連。雌鳥與雄鳥非常類似,除了沒有雄性所具有的下頜骨下方的小紅斑。該種幼鳥的體羽比成年鳥深。尾脂腺被(冉羽)。兩側存在烏喙骨,胸骨後緣有4個缺刻,胸骨柄單純為外棘所成。[2]


外形特徵

成鳥有很多顯着的特徵:黑眼先,上面有一道白色或淺黃色紋線,頸側有半圈奶油色斑紋,形同半領。頂冠有黑色和亮鈷藍色細條紋,額前是灰色與綠色的斑紋,頸部亮藍色。後頸、背部和尾巴有燦爛的鈷藍色色調,尾部泛紫色光澤。翅膀深藍色,肩胛藍綠色。下頦黃色,喉白色。下體的其餘部分赭色。兩側胸部有大塊深藍色斑點。嘴為黑色,虹膜深褐色,腿紅色。胸前的羽毛有暗條紋,亞成體的腿暗紅色。嘴粗直,長而堅,嘴脊圓形;鼻溝不著;翼尖長,第1片初級飛羽稍短,第 3、4片最長;尾短圓;體羽艷麗而具光輝,常有藍或綠色。


生活習性

半領翠鳥很普遍,但罕見,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南部非洲津巴布韋南非,這是最常見的鳥類。棲息於河流,溪澗和河口等水域。性孤獨,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岩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尼羅鯡魚為主,兼螃蟹,青蛙,和昆蟲,甚至捕抓飛行中的蝴蝶。它坐等很長時間捕殺鱸魚,一旦發現了魚,跳水追趕。翠鳥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它的眼睛進入水中後,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所以捕魚本領很強。


生長繁殖

它築巢在河岸邊,巢的尺寸和成鳥的行為和普通翠鳥非常類似,通常在堤岸上挖掘垂直洞穴,巢穴懸垂植物以隱蔽洞口。入口不是很高,所以常有一些小鳥被上漲的水淹死。通常產3-4卵,雌雄雙方共同孵化。但只由雌鳥餵雛。幼鳥可能留在巢約27天,不久就可飛行。產蛋因區域而異:在坦桑尼亞從1月至5月和10月,在津巴布韋從7月到3月、在贊比亞9月至10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埃塞俄比亞蘇丹安哥拉坦桑尼亞納米比亞博茨瓦納、南非、肯尼亞。)


視訊

翠鳥短片集錦 --- 求偶, 交配 ( 青年公園, 2018年3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