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半截葉 | |
---|---|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652850&sid=7926945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半截葉 漢語拼音:Bàn Jié Yè |
半截葉,中藥材名。為西番蓮科植物鐮葉西番蓮PassiflorawilsoniiHemsl.的全草。具有祛風濕,補肝腎,活血調經,殺蟲截瘧的功效。主治風濕骨痛,腰酸背痛,肝炎,肝硬化,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骨折,瘧疾,蛔蟲病。[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半截葉
拼音名:Bàn Jié Yè
英文名:Herb of Wilson Passionflower
別名:鍋鏟葉、金邊蓮、半節葉、半節觀音、鏟葉西番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ssiflora wilsonii Hemsl.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西番蓮科植物鐮葉西番蓮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攀援草質藤本,長3-10。莖略具棱,無毛或被疏柔毛;卷鬚腋生。葉柄長2-6.5cm,近基部有2個腺體;葉紙質,長方半圓形,似鍋鏟狀,長4-11cm,寬5-13cm,先端截形,中央及兩側各有一凸出小尖片,基部闊圓形致微心形,葉背上部有多達4個腺體;基出三脈。花序近無柄,腋生,在卷鬚兩側對生,有花2-20朵;花綠白色,直徑1-3cm5數;副花冠1輪,絲狀;內花冠褶狀;具花盤;果時雌雄蕊柄長7-11mm,膨大;花絲分離。漿果球形,直徑2-3cm,幼時綠色,被白粉,老時紫黑色。花期夏季,果期7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700-2500的灌木叢中。
性味
味微苦;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濕;補肝腎;活血調經,殺蟲截瘧。主風溫滑痛;腰酸背痛;肝炎;肝硬化;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骨折;瘧疾;蛔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各家論述
- 1.《雲南中草藥選》:燥濕,止血,消炎,生肌。治風濕腰痛,肝炎,肝硬化,腫瘤,跌打損傷,骨折。
- 2.《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舒筋活絡,散瘀活血,止咳化痰,驅蟲。治風濕骨痛,關節炎,瘧疾,痰阻,蛔蟲症。[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