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金寶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千金寶要》,書名。六卷(又有八卷本或十七卷本,後本系析篇為卷)。宋·郭思編。刊於1124年。系取孫思邈《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的簡、便、驗方及針灸法匯編而成。共分婦人、小兒、中毒等17篇。其中醫論一篇,系摘錄《千金方》中有關病機、製藥等內容編成。1124年,將此書刻碑於華州公署,以廣流傳。明景泰六年(1455年)楊勝賢始易木版梓行。1522年王守中喜其方之簡便,藥之近易,而天下游耀州真人問者歲無虛日、日無虛時,因刻石於洞前,至今猶存。現存多種清刊本及石印本、拓印本。

作者簡介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孫氏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將他自己的兩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汲取《黃帝內經》關於臟腑的學說,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臟腑寒熱虛實為中心的雜病分類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張仲景《傷寒論》後,將傷寒歸為十二論,傷寒禁忌十五條,為後世研究《傷寒雜病論》提供了可循的門徑,尤其對廣義傷寒增加了更具體的內容。他創立了從方、證、治三方面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方法,開後世以方類證的先河。 孫思邈的主要著作遺存,根據史書、方志、典籍、道藏、醫著、碑石等文獻資料記載 …

內容預覽

孫真人《千金方》,一部三十卷,三百一十八門,門中各有論,論下各有方。論以論說人所以得病之由,君子小人皆宜熟知。方以治人之已病,而人有未嘗得見此集者,並藥有物多而難合者,貧下細民因此不獲治療,枉壞軀命者,可勝言哉。況一州一縣,幾家能有《千金方》?而有者亦難於日日示人。因此孫君之仁術仁心,格而不行處有之,郁而不廣處有之。《肘後》、《龍宮海上》,而下及當時之名公方論藥術,並自撰經試者。世皆知此書為醫經之寶,余亦概嘗閱諸家方書,內唯《千金》一集,號為完書,有源有證,有說有方,有古有今,有取有舍,關百聖而不慚,貫萬精而不忒,以儒書擬之,其醫師之集大成者歟。唐之盧照鄰謂∶思邈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深入不二,則今之摩詰。斯言得其深致矣。思久欲闡揚此書,以廣之海內,而在公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