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河,古稱汧河,因流經千山腳下故稱千河,為渭河左岸較大支流之一,發源於甘肅六盤山南坡石嘴梁南側(一說張家川縣,一說華亭縣境內),於陝西省陳倉區底店匯入渭河;流經甘肅張家川、陝西隴縣、千陽縣、鳳翔縣、陳倉區,流域面積3493平方公里,幹流總長152.6公里,河道平均比降為0.58%。千河流域,特別是中下游階地較寬,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較好,交通便利,水利發達,是糧、油生產區之一。流域內城鎮集中,隴縣、千陽、陳倉區城區都在千河沿岸,是經濟發達地區。千河文化底蘊深厚。據考證,西周時期秦非子受周孝王之令從天水來到關中為周王室牧馬的「汧渭之會」就在當時千河流入渭河的鳳翔縣長青鎮。

中文名 千河

古 稱 汧河

所屬水系 黃河支流渭河左岸較大支流

發源地 發源於甘肅六盤山南坡石嘴梁南側

流經地區 華亭、隴縣、千陽、鳳翔、陳倉 河 口 陳倉區千河鎮馮家嘴

流域面積 3493平方公里

幹流總長 152.6公里

平均比降 0.58%

幹流概況

千河源頭,陝西省水利志載:源出甘肅六盤山南坡石嘴梁南側,隴縣誌載:發源於華亭縣麻庵鄉廟嶺梁 ,千陽、寶雞縣誌載:源於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唐帽山南麓石廟梁。 由華亭縣東南流至唐家河入陝境,斜穿隴縣中部,經千陽縣、鳳翔縣,於寶雞縣馮家嘴注入渭河。河流全長152.6公里,平均比降5.9‰,流域面積3493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4.85億立方米。 其中:在甘肅省華亭縣境內,為河源段,稱麻庵河,分布在縣西南部。發源於麻庵鄉廟嶺梁馬峽燕麥河和長溝,由關山山麓5條支流匯成,經南莊入隴縣唐家河,為汧河(即千河)源頭。境內長23公里,流域面積157. 29平方公里。有長5公里以上支溝7條,5公里以下毛溝97條。河床比降1/28. 6,年均流量每秒0. 195立方米,年均徑流量0. 35億立方米。 在陝西省隴縣境內,千河幹流從縣境西部固關鎮唐家河入境,至東風鎮交界村出境入千陽縣。橫貫全縣東西,境內流長68.8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135,河道寬闊,漫灘較多。流域面積1957.9平方公里,占縣境內渭河水系流域總面積的90%,占全縣土地面積的85.60%。年徑流量3.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6立方米/秒。千河上游比降大,水流湍急,屬花崗岩、灰岩、砂岩、片麻岩山區,植被良好;下遊河谷階地較寬,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較好,為宜農區。 在千陽縣境內,千河幹流橫貫千陽縣南,流經草碧鎮、水溝鎮、柿溝鎮、縣城,境內流長36公里,境內流域面積835.86平方公里。 在鳳翔縣境內,千河幹流流經西部長青鎮,入陳倉區。在陳倉區(原寶雞縣)境內,千河幹流流經賈村鎮、千河鎮,於千河鎮馮家嘴注入渭河,境內河段長30公里,流域面積3493.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5.8‰,寬約280米。

水文特徵

千陽縣內千河年均徑流量6.75億立方米,最大9.8億立米(1964年),最小1.8億立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17.3立米/秒[1] 。境內最大洪水流量3180立米/秒(1954年8月16日),最小0.17立米/秒(1973年8月14日和1974年7月22日),月均流量:洪水期29.61立米/秒,枯水期5.18立米/秒。平均流速:洪水期2.63米/秒,枯水期0.63米/秒。平均含沙量18.7公斤/立米,年均輸沙量522萬屯,輸沙模數1530噸/平方公里,輸沙率184.7公斤/秒,平均比降0.58%。歷年結冰期為11月至次年2月,約120天。河床不固定,歷年汛期南北隔絕,常破岸沖地毀財害命。南岸曾垮至辛家溝口、安化門前、堎底下、橋頭溝、紙坊溝等地的崖跟,北岸沖至草碧鎮、羅家店、長川、段坊、石家崖一線的今寶平公路。屬季節性多洪水泥沙河流。在陳倉區(原寶雞縣)境內,多年平均徑流量4.9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5.4秒立方米,年枯水期約80天左右,最小流量0.17秒立方米(1974年7月22日)。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10公斤,年輸沙量439萬噸。千河汛期徑流量占年總徑流量54.6%以上。1907年汛期洪峰流量3840秒立方米(千陽水文站調查值),1954年洪峰流量3200秒立方米,1981年8月21日實測洪峰流量1180秒立方米。

主要支流

甘肅省華亭縣境內,上關河,分布在縣西南部。發源於上關水眼子,經半川入隴縣秀水,匯入汧河。境內長10公里,流域面積32. 2平方公里。有長5公里以上支溝2條,5公里以下毛溝13條。河床比降1/70,年均流量每秒0. 15立方米,年均徑流量0.05億立方米。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境內,四岔河,發源於石廟子梁南側,由此南流經玉皇廟梁北側出境至華亭縣經陝西省隴縣之唐家河、東風鎮交界村流入千河,境內全長30公里。後河,源出於道保石樑北麓,由大南溝出境,經華亭縣上關鄉進入隴縣新集鎮上花家磨,曹家灣鄉之塄塄上村南流入千河,境內全長18公里。以上兩條支流均屬過境水,全長48公里,流域面積102.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7.8%。年降水量720毫米,年徑流深210毫米,年徑流模數5.90公升形Km2,多年平均流量0.682立方米/秒,占總流量的11.12%。多年平均徑流量2152.5萬立方米,占總徑流量的12.8%,比降大,水流湍急,植被良好。 隴縣內流入千河的支流北側有24條,南側有25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石關溝河、咸宜河、蒲峪河、大杜陽溝河、梨林河、峽口河、楊家河、蘇家河等10條,其中主要的7條。分布在北側的有:北河 ,發源於隴縣火燒寨鄉楊嶺子,由李家河、峽口河、田家河、溫水溝河、水銀河5條支流匯成,於縣城東0.5公里處入千河,長35.3公里。流域面積413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653立方米/秒,平均流量2.36立方米/秒。容量119.61萬立方米的豐收水庫位於支流上游。大杜陽溝河, 發源於隴縣河北鄉大談灣村,於杜陽鄉堡子身村入千河,長23.4公里。流域面積95.8平方公里,平均流量0.55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108.1立方米/秒。石關溝河, 發源於甘肅省華亭縣上關鄉,由新集川鄉入隴縣境,於曹家灣鄉的堎堎上村流入千河,長19.3公里,流域面積133.4平方公里,平均流量0.42立方米/秒。以上3條河為季節性河流,均發源於北部千山黃土丘陵溝壑區,區內溝谷縱橫,地形破碎,黃土覆蓋。在暴雨季節,河水猛漲,泥沙俱下,雨過水落,沉沙淤淺,遇旱乾涸,溪澗斷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