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斤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斤拔

中文名稱:千斤拔

別稱:蔓性千斤拔、一條根、鑽地風等

科:豆科Leguminosae

屬:千斤拔屬Flemingia

種:千斤拔

性味歸經:味甘、辛、微澀,性溫;歸肝、

千斤拔(學名: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別稱:蔓千斤拔(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吊馬樁吊馬墩一條根,老鼠尾,鑽地風(四川)等。直立或披散亞灌木。幼枝三稜柱狀,密被灰褐色短柔毛。葉具指狀3小葉;托葉線狀披針形,長約0.6-1厘米,有縱紋,被毛,先端細尖,宿存。常生於海拔50-300米的平地曠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在中國雲南、四川、貴州、湖北等地分布,在菲律賓亦有分布。根供藥用,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強筋壯骨、消炎止痛等作用。

信息

拉丁學名: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目:薔薇目Rosales

亞目:薔薇亞目

亞科:蝶形花亞科Papilionoideae

族:菜豆族Trib. Phaseoleae

分布區域:產雲、川、貴、湘、鄂、桂、 粵、瓊、贛、閩和台。

藥材性狀

根長圓柱形,上粗下漸細。表面棕黃色、灰黃色至棕褐色,有稍突起的橫長皮孔及細皺紋,近頂部常成圓肩膀狀,下半部間見鬚根痕;栓皮薄,鮮時易刮離,刮去栓皮可見棕紅色或棕褐色皮部。質堅韌,不易折斷。橫切麵皮部棕紅色,木部寬廣,淡黃白色,有細微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甘、澀。[1]

形態特徵

直立或平臥半灌木。幼枝有稜角,披短柔毛。

葉互生;葉柄長2-3cm,被長茸毛;托葉2片,三角狀,長約1cm,具疏茸毛;三出複葉,頂生小葉卵狀披針形,長4-8cm,寬2-3.cm,先端鈍,基部圓形,上面有疏短柔毛,下面密生柔毛,側生小葉基部斜,基出脈3條;葉柄有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長2-2.5cm,花密集;萼齒5,披針形,下面1個較長,密生白色長硬毛,有密集的腺點;花冠紫色,稍長於萼,旗瓣橢圓形,基部變狹,無明顯的爪;雄蕊10,二體;子房有毛。莢果長圓形,長7-8mm,有黃色短柔毛。

種子2顆,圓球形,黑色。花期10-11月。[2]

植物種屬

豆科千斤拔屬植物蔓性千斤拔。

分布區域

分布於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台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坡草叢中。

藥用價值

一、

功能:祛風除濕,活血解毒。

主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四肢痿軟,跌打損傷,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根中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蔓性千斤拔素(flemiphilippinin)C、D。此外還含5,7,3',4'-四羥基-6,8-雙異戊烯基異黃酮(5,7,3』,4'-tetrahydroxy-6,8-diprenylisoflavone),又含千斤拔素(flemichin)D,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碳原子數為22-30的正烷酸。

藥理作用

1、對神經損傷的修復作用:用千斤拔給坐骨神經擠壓動物模型Wistar大鼠灌胃,對感覺神經傳導速度、運動神經遠段端潛伏期、坐骨神經功能指數均有改善,給藥組神經再生的速度和程度均比對照組好,神經纖維腫脹的程度比對照組明顯輕微。說明千斤拔能促進wista大鼠坐骨神經損傷後有髓神經再生,促進感覺、運動纖維的恢復,這種表現以神經損傷後第二星期最明顯。

2、保護腦組織:煎劑10g/kg給家兔灌胃,連續7日,對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模型兔腦波頻率和振幅的恢復有明顯促進作用,對腦組織和血腦屏障有保護作用。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補氣血,助陽道。

2、《廣西本草選編》:壯腰健腎,活血通絡。主治風濕骨痛,腰肌勞損,偏癱,慢性腎炎,慢性氣管炎,陽痿,乳腺炎。

3、南藥《中草藥學》:舒筋壯骨,斂肺清咽。主治腰肌勞損,偏癱痿痹,風濕痛,氣虛腳腫,肺虛久咳咽喉腫痛。

4、《福建藥物志》:祛風除濕,消腫解毒。主治風濕關節痛,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勞倦乏力,慢性痢疾,慢性腎炎,產後腰膝痛,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疔瘡癰腫,牙痛。

相關配伍

1、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千斤拔30g,半楓荷15g.水煎服。(《香港中草藥》)

2、治坐骨神經痛:蔓性千斤拔根、肖梵天花根各30g。水煎服。

3、治勞倦乏力:蔓性千斤拔根15g,稱星樹(梅葉冬青)30g水煎服。(2、3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4、治跌打損傷:千斤拔20-30g。酒、水各半煎服。《江西中醫藥》1957,(10):64

5、治咽喉腫痛:千斤拔根6-12g,王瓜根6-9g。水煎頻頻含服。每日1劑。

6、治瘋狗咬傷:千斤拔根適量。焙乾研末,白酒調敷,每日換藥1次。(5、6方出自《江西草藥》)

7、治乳腺炎:千斤拔鮮根調紅糖搗爛,用冷開水調勻,以紗布浸藥液濕敷,每日敷數次,(《廣西本草選編》)

8、治慢性痢疾:千斤拔根、一見喜、明礬各等量。研粉。每次3-4.5g,開水送服。(《福建藥物志》)

9、治婦女白帶:千斤拔20-30g豬精肉60-90g,寬水同燉,去渣。食肉及湯。《江西中醫藥》957,(10):640

採收加工:10-11月採挖,切段,曬乾。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清水浸泡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保存方法: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3]

二、

拼音Qiān Jīn Bá

別名蔓性千斤拔、一條根、老鼠尾、吊馬墩、吊馬樁、金牛尾、箭根、釘地根、土黃芩[廣西、廣東]、鑽地風[四川]

來源為豆科千斤拔屬植物千斤拔Moghan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Li [M. prostrata (Roxb.) Wang et Tang],以根入藥。春、秋採挖,洗淨切片曬乾,也可鮮用。

:大葉千斤拔(千斤紅)Moghania macrophylla (Willd.) O. Kuntze,兩廣地區也作千斤拔入藥。

原形態蔓性半灌木,高1~2米。根粗錐形,形如鼠尾,不易拔出。莖多枝而被短毛,幼時四棱形。三出複葉互生。秋季葉腋抽出總狀花序,蝶形花冠紅紫色。莢果矩圓形,淺黃色,長約8毫米,有黑色球形種子2粒。

性味甘、微溫,平。

功能主治祛風濕,強腰膝。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腰肌勞損,白帶,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4]

參考資料

  1. 千斤拔,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千斤拔,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千斤拔,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千斤拔,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