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屈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屈草
t01c101f5d61cd4b83d.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065963&sid=218564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千屈草

漢語拼音:Qiān Qū Cǎo
別名:敗毒草、敗毒蓮、蜈蚣草、對葉蓮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用於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

千屈草,中藥材名。本品為為千屈草科千屈草屬植物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L.,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除去泥沙,曬乾或鮮用。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千屈草

拼音名:Qiān Qū Cǎo

別名:敗毒草、敗毒蓮、蜈蚣草、對葉蓮

來源

為千屈草科千屈草屬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除去泥沙,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狀莖粗壯,木質,黑褐色。莖直立,四棱形,多分枝,具短柔毛或無毛。單葉對生或輪生,無柄,葉片寬披針形或窄披針形。夏秋開紫色花,長穗狀花序生於枝頂。朔果卵形,全包於宿萼內。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2~4錢;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注意

孕婦忌服。[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資料

  1. 千屈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千屈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