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匿 |
匿(拼音:nì),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
最早見於金文 。
本義是隱藏,後引申為隱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匿
拼音; nì
注音; ㄋㄧˋ
平水韻部; 入聲十三職
部首; 匚
總筆畫; 10
五筆; aadk
倉頡; stkr
鄭碼; hegj
四角號碼; 71716
統一碼; 533F
結構; 半包圍結構
造字法; 會意兼形聲字
字級; 一級字
字源演變
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從匚(今作匚,表掩藏)從若(散發之人)會意,若也兼表聲。商代金文"匿"字從匚、若聲,"若"像跪坐之人雙手梳理頭髮之形,其形體演變,詳參"若"字條。
秦簡"匿"字作A,為《說文》篆文所本。"匿"字本義是隱藏。《廣雅·釋詁四》:"匿,藏也。"郭店楚墓竹簡《緇衣》 34:"言從行之,則行不可匿。"《書·盤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 (王發布政令,舊臣不隱藏王的旨意)通"慝",邪惡、邪念。大盂鼎:"B厥匿(慝),匍有四方,㽙正厥民。" (排除那些奸惡,廣有天下,長久地治理百姓)引申為隱藏,又引申指暗暗地。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亡也。從匸若聲。讀如羊騶棰。女力切。
說文解字注 亡也。
廣韻曰:藏也。微也。亡也。陰奸也。
從匸若聲。
此取雙聲為形聲也。
讀若羊騶崓。
此有訛奪。當雲讀若羊崓諔之諔。金部曰:諔者,羊崓端鐵也。說詳金部。諔讀若至。至古音同質。匿讀若諔,卽讀若質也。古亦讀尼質切。在十二部。不在一部也。今音乃女力切。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女力切。《集韻》《韻會》昵力切。$音㥾。《說文》:亡也。從匸,若聲。《爾雅·釋詁》:匿,微也。注:微謂逃藏也。《廣韻》:藏也,亡也,隱也。《史記·留侯世家》:良更名姓,亡匿下邳。《曹參傳》:見人有細過,專務揜匿覆蓋之。《灌夫傳》:乃匿其家。注:師古曰:匿,避也。
又《玉篇》:陰奸也。
又《前漢·蘇武傳》:賜武服匿。注:孟康曰:服匿如罌,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
又《集韻》惕得切。音忒。朔而見月東方,曰側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