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醫者(馮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醫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醫者》中國當代作家馮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醫者

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在《師說》中的名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醫生與病人的交際過程也是一種傳道,受業,解惑的過程。病人心存疑慮,飽受病痛折磨,醫生需要對病症進行分析,詳解及對症下藥。在這個過程中,醫生是掌握專業知識的老師,對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的病人進行解答。所以作為一位好醫生,應該是一名好老師。既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老師,對於醫生來說,既得到了病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對自己職業價值的認可。對於病人來說,既看了病,又獲得更多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識。醫患關係的很大原因在於醫生,醫生的態度,醫生的專業水準,醫生的職業道德及醫生的語言藝術

醫者,業精於勤慌於嬉。韓愈在《勸學解》里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勤能補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醫術的高低與是否勤快是有關係的。高學歷、高智商是不夠的,還需要勤奮實踐,因為病人的病情是千變萬化的,教科書上的東西是一些典型的共性規律,標準化要讓位於個體化,機械化不是萬能的。只有勤于思考,不斷實踐,才能得到真知灼見,才能成為醫學高手。作為醫者來說,對任何學術見解不盲從,勤于思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想法。作為病人來說,不盲從,對別人好的治療方法,對你未必就好。

醫者,厚德載物,醫者仁心。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寫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醫者應該有一顆慈悲之心,要有菩薩心腸,擔負着「上以療君親之族,下以救貧賤之厄」之重任。一位年輕大夫的話,讓我記憶猶新,她說:「錢確實挺重要,人沒有錢寸步難行!但既然選擇從醫治病,就不能以賺錢為目標。假如你抱着能多做檢查就多做檢查,能開貴藥不開便宜藥,你心裡應該會有愧疚感吧!知識可以學,能力可以練,但沒有這顆仁心,最好就不要走進醫院的大門了。對自己,對患者,都不太好。」醫生當盡心盡力為患者治療,減輕痛苦,為患者負責,提升自己醫術。「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醫者當度人度己,三省吾身,在利益至上的社會中,才能做到舉世皆濁我獨清![1]

作者簡介

馮敏,85後,愛文學,愛生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