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匹夫之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匹夫之勇,漢語成語,讀音是pǐ fū zhī yǒng,意思是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解釋

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

出處

《國語·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

例子

你說盡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嬌妻,倚托何人?不可使~,懊悔無及。(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三回)

成語故事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在吳國囚禁三年,受盡了恥辱:回國後,他決心自勵圖強,立志復國。

十年過去了,越國國富民強,兵馬強壯,將士們又一次向勾踐來請戰:「君王,越國的四方民眾,敬愛您就象敬愛自己的父母一樣。如今,兒子要替父母報仇,臣子要替君主報仇。請您再下命令,與吳國決一死戰。」

勾踐答應了將士們的請戰要求,把軍土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表示決心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君不為士兵少而憂愁,只是憂愁士兵們缺乏自強的精神。

我不希望你們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敢,而希望你們步調一致,同進同退。前進的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後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這樣,就會得到應有的賞賜。進不聽令,退不知恥,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由於全體將士鬥志十分高漲,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 [1]

視頻

什麼叫做匹夫之勇

參考資料

  1. 匹夫之勇,在線新華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