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齊書·陸卬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齊書·陸卬傳出自於《北齊書》,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藥撰寫,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1]

原文

陸卬,字雲駒。少機悟,美風神,好學不倦,博覽群書,五經多通大義。善屬文,甚為河間邢邵所賞。邵又與卬父子彰交遊,嘗謂子彰曰:「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意欲為群拜紀可乎?」由是名譽日高,儒雅搢紳,尤所推許。起家員外散騎侍郎,歷文襄大將軍主簿,中書舍人,兼中書侍郎,以本職兼太子洗馬。自梁、魏通和,歲有交聘。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賦詩,卬必先成,雖未能盡工,以敏速見美。

除中書侍郎修國史以父憂去職居喪盡禮哀毀骨立詔以本官起文襄時鎮鄴嘉其至行親詣門以慰勉之。卬母魏上庸公主,初封藍田,高明婦人也,甚有志操。卬昆季六人,並主所生。故邢邵常謂人云:「藍田生玉,固不虛矣。」主教訓諸子,皆稟義方。雖創巨痛深,出於天性,然動依禮度,亦母氏之訓焉。卬兄弟相率廬於墓側,負土成墳,朝廷深所嗟尚。服竟當襲,不忍嗣侯。

天保初,常山王薦卬器干,文宣面授給事黃門侍郎,遷吏部郎中。上洛王思宗為清都尹,闢為邑中正,食貝丘縣干。遭母喪,哀慕毀悴,殆不勝喪,至沉篤,頓昧伏枕。又感風疾。第五弟搏遇疾臨終,謂其兄弟曰:「大兄尫病如此,性至慈愛,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聲必不可聞徹,致有感慟。」家人至於祖載,方始告之。卬聞而悲痛,一慟便絕,年四十八。卬自在朝,篤慎固密,不說人短,不伐己長,言論清遠,有人倫鑒裁,朝野甚悲惜之。贈衛將軍、青州刺史,諡曰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於世。齊之效廟諸歌,多卬所制。子乂嗣,襲爵始平侯。

[注]群拜紀,即「紀群之交」。紀、群皆為人名,陳紀是陳群的父親。比喻累世之交情。

譯文

陸卬,字雲駒。年少機智聰明,風韻神態美好,好學不倦,博覽群書,五經多能通曉大義。善於寫文章,很被河間邢邵賞識。邢邵又與陸卬父親陸子彰交往,曾經對陸子彰說:「我認為你是老蚌出了明珠,我想與你為紀群之交可以嗎?」因此陸卬名聲日漸提高,儒者與官員尤其推崇讚許。從家中徵召出來任員外散騎侍郎,歷任文襄大將軍主簿,中書舍人,兼中書侍郎,還以本職兼任太子洗馬。自從梁、魏兩國交好,每年互派使者。陸卬屢次兼任宴請接待的官吏,在皇帝的宴席上賦詩,陸卬一定先完成,雖然不是全都精巧工整,但是憑藉機敏迅速被稱讚。

任中書侍郎,撰修國史。因為父親去世離任,守喪盡禮,因哀痛身體受損消瘦到極點。皇帝下詔以原來的官職起用,文襄當時鎮守鄴城,嘉獎他的卓越品行,親自登門來寬慰勉勵他。陸卬的母親是魏上庸公主,當初封於藍田,是個顯貴的婦人,很有志向操守。陸卬兄弟六人,全都是公主所生。所以邢邵常對人說:「藍田生玉,果然名不虛傳啊。」公主教育小孩,都秉承大義方略。即使創傷巨大悲痛深重,出於天性,然而行為依照禮數法度,也是母親的訓導啊。陸卬兄弟相繼在墓側建造守喪的草廬,背土堆成墳,朝廷十分讚嘆推崇。陸卬服喪完畢應當承襲父爵,卻不忍心繼承(他父親的)侯爵。

天保初年,常山王推薦陸卬的氣度才幹,文宣帝當面授給事黃門侍郎,升任吏部郎中。上洛王思宗任清都尹,徵辟為邑中正,食貝丘縣的俸祿。遭遇母親喪事,哀傷思慕毀形憔悴,幾乎不能承受喪事,病勢極其沉重,困頓昏迷伏於枕上。又感染了風疾。第五個弟弟陸搏生病臨終時,對他的兄弟們說:「大哥瘦病成像這樣,性格又極其慈愛,我死的時候,一定不能讓大哥知道這件事,哭泣聲一定不可太大而讓他聽到,使他感傷悲痛。」家人到了葬禮時,才告訴他。陸卬聽說而悲痛,一痛便斷氣,當時四十八歲。陸卬自從在朝中,寬厚謹慎,嚴謹小心,不說人家的短處,不誇耀自己的長處,言談清明高遠,有審察識別人物優劣的才能,朝野之人都非常悲痛惋惜他。追贈衛將軍、青州刺史,諡號為文。所著文章十四卷,流傳於世。北齊的祭祀祖先神明的各歌賦,大多是陸卬所做。兒子陸乂,繼承始平侯爵位。 [2]

作者簡介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