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楊愔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齊書·楊愔傳出自於《北齊書》,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藥撰寫,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1]
原文
楊愔,字遵彥,弘農華陰人。愔兒童時,口若不能言,而風度深敏,出入門閭,未嘗戲弄。六歲學史書,十一受《詩》《易》,好《左氏春秋》。愔一門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學者三十餘人。學庭前有柰樹,實落地,群兒咸爭之,愔頹然獨坐。其季父日韋適入學館,見之大用嗟異,顧謂賓客日:「此兒恬裕,有我家風。」及長,風神俊悟,容止可觀。人士見之,莫不敬異,有識者多以遠大許之。
孝昌初,其父津為定州刺史,愔亦隨父之職。以軍功除羽林監,賜爵魏昌男,不拜。及中山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縶。未幾,洛周滅,又沒葛榮,榮欲以女妻之,又逼以偽職。愔乃託疾,密含牛血數合,於眾中吐之,仍佯喑不語。榮以為信然,乃止。
時鄴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①畢而城陷由是轉大行台右丞於時霸圖草創軍國務廣文檄教令皆自愔出。遭離家難,以喪禮自居,所食唯鹽米而已,哀毀骨立。神武愍之,恆相開慰。及韓陵之戰,愔每陣先登,朋僚咸共怪嘆曰:「楊氏儒生,今遂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虛論。」
愔從兄幼卿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見誅。愔聞之悲懼,因哀感發疾,從取急就雁門溫湯療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書恐之,勸其逃亡。愔遂棄衣冠於水濱若自沉者,變易名姓,潛之光州,因東入田橫島,以講誦為業。神武知愔存,遣愔從兄寶猗齎書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業令搜訪,以禮發遣。神武見之悅,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及居端揆,權綜機衡,千端萬緒,神無滯用。自居大位,門絕私交。輕貨財,重仁義,前後賞賜,積累巨萬,散之九族,架篋之中,唯有書數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為孝昭帝所誅,時年五十。
[注]①燎:祭祀的名稱。
譯文
楊愔,字遵彥,是弘農華陰人。楊愔兒童時,口好象不能說話,但風度沉穩敏銳,出入鄉里,從來不曾輕浮。六歲時學史書,十一歲學《詩》《易》,喜好《左氏春秋》。楊愔一家四世同堂,家裡很熱鬧,兄弟入學的有三十餘人。學庭前有柰樹,果實落地,眾小孩都爭搶,楊愔卻頹然獨坐。他的叔叔名叫韋適,進入學館,見到楊愔的樣子大為驚奇,回頭對賓客說:「此兒恬淡自如,得我家門風。」等到長大,風采聰明卓異,容貌舉止很好。大家見了,都很敬重驚訝,有見識的人都稱讚他前程遠大。
孝昌初年,他的父親楊津擔任定州刺史,楊愔也隨父赴任。憑軍功被任命為羽林監,被賜予爵位魏昌男,沒有就任。等到中山被杜洛周陷害,全家被囚抓。不久,洛周滅亡,又落入葛榮手裡,葛榮想把女兒嫁他,又逼迫他擔任偽職。楊愔就託病拒絕,暗地裡含牛血數合,在眾人中吐血,仍然假裝不會說話。葛榮信以為真,就罷手了。
當時鄴地尚未攻下,神武皇帝(高歡)命楊愔作祭天文,祭祀完畢後,攻下鄴地,從此轉任大行台右丞,當時皇朝霸業剛剛開始,軍國事務眾多,各種文書教令從楊愔那裡發出。(楊愔)遭受家禍,自行按禮制守喪,吃的只不過是加鹽的米飯,由於過分悲哀以致瘦骨嶙峋。神武皇帝憐憫他,一直開解安慰。等到韓陵之戰,楊愔每次衝鋒在前,朋友同僚都驚訝感嘆說:「楊氏一介儒生,現在卻成為武士,仁者必勇,此話不假。」
楊愔堂兄楊幼卿擔任岐州刺史,因為直言忤逆了皇帝的旨意被殺。楊愔聽說後悲痛恐懼,因悲痛過度發病,於是以辦私事的名義請假去雁門溫湯養病。郭秀向來妒忌他的才能,於是寫信恐嚇他,勸他逃亡。楊愔就扔掉衣帽於水邊好象投水自殺的樣子,隱姓埋名,潛入光州,然後向東進入田橫島,用講誦授業作為生計。神武帝知道楊愔的下落後,派楊愔堂兄寶猗寫書安慰勸說,仍然派光州刺史奚思業,令他查訪,以禮相待。神武帝見到他後大悅,委以重任,把庶女嫁他。等到位居宰相,居於權力中樞,千頭萬緒,安排得井井有條。自從居大位後,楊愔杜絕私交。輕財重義,前後得到的賞賜,積累巨萬,他都分給九族,書篋之中,只有書籍數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被孝昭帝所殺,時年五十。 [2]
作者簡介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