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齊書·和士開傳

北齊書·和士開傳出自於《北齊書》,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藥撰寫,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1]

目錄

原文

和士開,字彥通,清都臨漳人也。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士開幼而聰慧,選為國子學生,解悟捷疾,為同業所尚。天保初,世祖封長廣王,辟士開開府行參軍。世祖性好握槊,士開善於此戲,由是遂有斯舉。加以傾巧便僻,又能彈胡琵琶,因此親狎。嘗謂王曰:「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王曰:「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其深相愛如此。


世祖踐祚,累除侍中,加開府。帝先患氣疾,因飲酒輒大發動,士開每諫不從。屬帝氣疾發,又欲飲,士開淚下歔欷不能言。帝曰:「卿此是不言之諫。」因不復飲。言辭容止,極諸鄙褻,以夜繼晝,無復君臣之禮。至說世祖云:「自古帝王,盡為灰燼,堯、舜、桀、紂,竟復何異?陛下宜及少壯,恣意作樂,縱橫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敵千年。國事分付大臣,何慮不辦,無為自勤苦也。」世祖大悅。其年十二月,世祖寢疾於乾壽殿,士開入侍醫藥。世祖謂士開有伊、霍之才,殷勤屬以後事,臨崩,握士開之手曰:「勿負我也。」乃絕於士開之手。

世祖時,恆令士開與太后握槊,又出入臥內無復期限,遂與太后為亂。及世祖崩後,彌自放恣。琅邪王儼惡之,與領軍庫狄伏連、侍中馮子琮、御史王子宜、武衛高舍洛等謀誅之。伏連發京畿軍士,帖神武、千秋門外,並私約束,不聽士開入殿。其年七月二十五日旦,士開依式早參,伏連前把士開手曰:「今有一大好事。」王子宜便授一函,云:「有敕令王向台。」遣兵士防送,禁於治書侍御廳事。儼遣都督馮永洛就台斬之,時年四十八,簿錄其家口。

士開稟性庸鄙,不窺書傳,發言吐論,惟以諂媚自資。河清、天統以後,威權轉盛,富商大賈朝夕填門,朝士不知廉恥者多相附會,甚者為其假子,與市道小人同在昆季行列。

譯文

和士開,字彥通,清都臨漳人也。他的祖先是西域作生意的胡人,本來姓素和氏。士開年少時很聰明,被選為國子學生。思維敏捷,受到同學的推崇。天保初,被封為長廣王,徵召和士開任本府行參軍。世祖喜歡握槊的遊戲,和士開擅長這種遊戲因此而被提拔。他又乖巧能順應心意,又會彈奏胡琵琶,所以和世祖關係很密切。曾經對王說:「殿下不僅是天上的仙人,而且是天上的皇帝。」世祖說:「你不僅是世間的人,而且是世間的神仙。」兩人相愛如此之深。

世祖為帝後,多次升遷任侍中,加授開府。皇上原先就患有氣喘病,一飲酒就會發作,和士開經常勸諫也不聽從。一次正好病情發作,又想喝酒,士開流着淚哽咽着說不出話。皇上說:「你這是不說話的勸諫。」於是不再喝酒。兩人的言談舉止,極其猥褻,夜以繼日,不再有君臣的禮節。他甚至勸世祖說:「自古以來的帝王,都化成了灰燼,堯、舜、桀、紂,最終的下場沒有區別。陛下應該趁着年輕,盡情享樂,放縱橫行,即使快活一天也抵得上一千年。國家大事都交給大臣處理,不用擔心辦不好,不要把自己搞得這麼辛勤勞苦。」世祖非常高興。這一年十二月,世祖住在乾壽殿養病,士開到宮內侍奉送藥。世祖說他有伊尹、霍光的才能,真誠地向他託付後事,臨終前,拉着士開的手說:「你不要辜負我啊。」說完握着士開的手而死。

世祖時,經常命士開和太后握槊,並且出入太后的臥室沒有期限,他就和太后通姦,世祖去世後,更加放縱,琅邪王高儼很仇視他,和領軍庫狄伏連、侍中馮子琮、御史王子宜、武衛高舍洛等人謀劃殺掉他。伏連調集京畿軍隊,逼近神武門、千秋門外,暗中約定好,不許士開進入大殿內。這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晨,士開按照規定去早朝,伏連上前拉着士開的手說:「今天有一件大好事。」王子宜就交給他一封書函,說:「皇上令士開到御史台。」派軍士護送,把他拘禁在治書侍御史的大廳。高儼派都督馮永洛到御史台把他殺了,時年四十八歲,查抄其家產奴婢。

和士開稟性卑鄙庸俗,不閱讀書傳,談吐之間,專門以討好賣乖作資本。河清、天統年間以後,權勢漸漸加重,大商人不分早晚都來拜見,不知廉恥的大臣們也跑來依附,甚至有人作了他的乾兒子,和一些市井小人稱兄道弟。[2]

作者簡介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