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纈草
北疆纈草 |
中文學名: 北疆纈草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科: 敗醬科 種: 北疆纈草 拉丁學名: Valeriana turczaninovii 門: 被子植物門 目: 茜草目 屬: 纈草屬 |
北疆纈草(學名:Valeriana turczaninovii Grub. )是忍冬科纈草屬植物。分布在蒙古、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3,0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雲杉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點
直立草本,高25-35厘米,全株近無毛,根狀莖橫生或斜生,長1-2厘米,有不太明顯的節結,前端稍被膜狀老葉鞘,須狀根自根莖長出。基生葉2-3對,圓卵形,長1-1.8厘米,不裂,有時有淺圓齒,柄長3-4厘米;莖生葉2-3對,倒卵狀長圓形至寬卵形,長約4厘米,寬2-4厘米;莖下部的常為大頭羽狀分裂,裂片3-5,頂裂片近圓形,莖上部的不為大頭羽裂,頂裂片較狹而為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頂生的頭狀花序,直徑1.5厘米;小苞片長條狀披針形,前端尖或稍鈍;花紅色,漏斗形,花冠長5-6毫米,花冠筒長3-3.5毫米,裂片橢圓狀長圓形,長2-2.5毫米。雌雄蕊均與花冠裂片等長或稍長,開花時伸出花冠外。子房無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3,0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雲杉林下。
功效
纈草有鎮靜安神作用,這種藥草對人體的中樞神經活動有抑制作用,可以在人們情緒激動時幫助安定神經,在人們疲勞時則能幫助恢復神經。另外,纈草的提取物能夠縮短人們的入睡時間,能夠使人們睡眠深沉,從而改善睡眠質量,醒後狀態更佳。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歸經】 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安心神;。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癲狂;髒躁;風濕痹痛;痛經;經閉;跌打損傷。
1.《科學的民間藥草》:用於神經衰弱,精神不安。
2.《山東中藥》:治婦女經閉,月經困難。
3.《四川中藥志》:治腦神經及心、胃衰弱,慢性神經失常及尿崩。
4.《陝西中藥志》:治心悸及腰痛。
5.《陝西中草藥》:安神鎮靜,驅風解痙,生肌止血,止痛。治癔病,克山病,心臟病( 心肌炎、產後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合併心力衰竭),腰腿痛,胃腸痙攣,關節炎,跌打損 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感想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纈草的禁忌
《四川中藥志》:"體弱陰虛者慎用。"
分布範圍
分布在蒙古、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