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海老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近二百年歷史的老街,始建於1821年,初建時稱為昇平街,只有200米長,4米寬。隨着各歷史時期的不斷發展,現已成為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的商業老街。這些建築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築的影響,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

臨街牆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這些建築臨街的騎樓部分,既是道路向兩側的擴展又是鋪面向外部的延伸,人們行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烈日;騎樓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築的風格。[1]

歷史淵源

北海老街一般指珠海路,老街形成於1927年前後,但它的起源卻要追溯到19世紀初。自那時起,一批西洋建築陸續在北海建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騎樓老街。這些騎樓並不是西洋建築的簡單翻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流動着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美麗的結晶。

特色

北海老城區從北面海灣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發展,沙脊街、西靖街、珠海路、中山路,一條條老街記錄了北海發展的進程。 老街的建築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嶺南建築的特點,還吸取了西方建築的一些藝術風格,前店後居的建築格局、中頂鋪、拖籠門、西式女兒牆裝飾. 老街的形成,奠定了北海城市生活的基礎。獨特的地理位置、中西文化的交匯、亞熱帶季風氣候等等造就了北海人獨的生活習俗、生產習俗、節日風俗、語言習慣。 相對於傳統的城來說,北海從誕生開始就更多以「市」貿易點的形態存在,老街順應商業的發展而形成並發展,鼎盛時期北海市華南一大商埠,當時的老街商號林立,可謂寸土寸金。

老街的生活是豐富的。二三十年代的老街,除了酒肆歌坊,還有各種各樣的民間娛樂活動,如舞龍、舞獅、電影、粵劇、講故事等。 老街的教育氛圍是濃郁的,最早的私塾、到新式學校、中西合璧的教會學校,在當時的老街是一幅瀰漫着書香的畫卷 咖啡晚、庭輝等老街知名人士的創業故事為人津津樂道,還有沙毛腳夫婦的傳說、瑞園的傳說`````老街的故事是說也說不完的。

文化發展

2009年10月,市旅委、北海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北海老城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北海老街文化藝術節從10月2日起至10月5日結束,主要活動有10月2日上午的藝術節開幕式,水彩畫、奇石、海貝、古船木及明清家具開展儀式;具體內容在北海老街生活信息門戶上面有相關的更多活動和內容的介紹;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北海教學創作基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海教學創作基地、北京書畫藝術院北海老城創作基地、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廣西聯絡部、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北海工作站揭牌;

10月3日晚的「百年老街、百名佳麗、百米T台」創吉尼斯紀錄比基尼秀;10月2日—5日老街街舞秀、行為藝術、樂隊表演;老街圖片展、第一屆百年老街攝影大賽;10月5日晚珠海東路街舞總決賽、攝影大賽頒獎儀式暨首屆老街文化藝術節閉幕式。舉辦老街文化藝術節對挖掘、宣傳、弘揚北海歷史文化精華,打造北海歷史文化名城,提升北海形象有着重要意義,可以將厚重的文化積澱轉化為經濟活力,聚集人氣,改善老街的形象,推動老街商業旅遊,帶動旅遊和諧發展,促進經濟和文化建設。[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