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白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海白塔,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標誌性景點。北海白塔據建塔石碑記載,當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於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白塔,塔高35.9 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並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1]
中文名稱: 北海白塔
地理位置: 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
開放時間: 9:00 - 17:00
門票價格: 30元
建 於: 清順治八年(1651)
類 型: 喇嘛塔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北京市
建議遊玩時長: 2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全年
布局結構
塔身全部為磚木石混合結構,由塔基、塔身、相輪、華蓋、塔剎五部分組成。塔身為覆缽式,因此從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磚和石料而見不到木構架。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石砌須彌座。塔座邊長18.2米,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壓面石和挑檐石。座上為三層圓台,中部塔肚為圓形,最大直徑14米。上部由十三重相輪組成的細長「十三天」塔剎。
頂部為兩層銅鑄鎦金華蓋,下層為地盤,上層為天盤。地盤重約2000多公斤,下面鑄有4個預埋的鐵環,懸掛着4根粗大的牽杆,牢固地將整個華蓋與塔身連在一起。地盤下面掛有16個銅製風鈴,每個銅鈴重約8公斤,銅鈴成六角形,外面鑄有六字箴言,風鈴內掛着十字懸垂,下面墜有十字交叉的風葉。
放有一個9兩重的純金舍利盒,盒內有硃砂,奉釋迦牟尼佛牙1顆,舍利子18粒。天盤直徑約3米,重約1500公斤,鑄有浮雕的輪、螺、傘、蓋、花、瓶、魚、結,這8種圖案均有吉祥如意寓意。
天盤中間成半球形圓頂,圓頂的上端有矩形底座,在矩形底座之上托有鎏金火焰寶珠塔剎,包括鑄銅鎦金半月和太陽,月下日上。日上為倒卷蓮花須彌座,托有巨大的桃心,心的四周為熊熊燃燒的火焰,象徵佛法如日月一般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歷史沿革
白塔所在之處為一丘陵,原為金大寧宮瓊華島廣寒殿舊址,相傳是金章宗李妃的妝檯。清順治八年(1651),依西藏喇嘛惱木汗建議,「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建塔修寺。
白塔自建成以後進行過多次修繕,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曆七月二十八日,北京發生地震,白塔被震毀。《清史編年》中記載:「七月二十八,巳時至酉時,京師大地震,聲如雷,白晝晦暝,勢如濤,順德、德勝、海迨、彰義等城門被震倒,城牆塌毀甚多,宮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鄉等城牆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黃黑水及黑氣。」這次地震兩年後,重修白塔,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重修完成,並在瓊華島的東南山腰處立碑紀念。
行拆重修
雍正八年(1730年)夏曆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地震,北海白塔再次損壞。史料記載:「派監修隨查塔身,塔座徹底內裂,必須全行拆重修。」雍正十年(1732年)才告完成。
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頂被損。寶瓶向西歪倒在天盤之中。據說白塔上「十三天」下的石座也被壓碎了,導致「十三天」歪斜。在修復時,發現塔內主心木中藏有一個二寸見方的金漆盒子,盒蓋繪有太極圖,盒內藏有兩舍利。
白塔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
視頻
傍晚的北海白塔,更加美麗,宛如動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