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銀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洋銀幣 |
北洋機器局最初鑄銀元是在光緒十五年,面值僅"一元"一種,是天津官造的呈樣銀幣,未流通,直至光緒二十二年,始鑄流通銀幣。"大清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造",面值有"一元"、"五角"、"兩角"、"一角"、"半角"五種。是中國第一套以元為單位的計值銀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北洋銀幣
外文名稱; Northern silver
別名; 北洋銀元
鑄造年代; 光緒二十二年至光緒三十四年
錢幣簡介
【詞 目】:北洋銀幣
【英 文】:〔silvycoin Beiyang〕
【錢局名稱】:天津機器鑄錢局、北洋鑄造銀元總局、
直隸戶部造幣北分廠、度支部造幣津廠、天津造幣總廠
【錢局地址】:天津西窯窪護衛宮
【督造官吏】:李鴻章、王文韶、周學熙、孫多鑫、丁象震
【北洋簡介】:中國河北和山東等沿海各省,歷史上泛稱為"北洋"。由於北洋大臣駐地在天津,又由直隸總督兼任,因此狹義的北洋,又都系指直隸省,亦即今日之河北省。
鑄造背景
北洋機器局時代
北洋造幣廠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創辦了北洋機器局。該局設在天津,分東西兩處。東局在城東十八里賈家沽道,離城五里,俗稱東局子,以生產火藥為主,西局這裡不做介紹。
同治九年的時候,李鴻章接辦,該局歷經多次擴建,到光緒十三年(1887年),李鴻章從天津機器局東局內,分出一部分機器設備,成立了天津機器局下屬的"天津機器鑄造錢局"。次年從英國格林活鐵廠購入造一文銅錢機器10架,從日本購銅,開始鼓鑄制錢,目的是為了緩解錢荒,但由於鑄造成本太高,銅價又不斷上漲,虧損累累以至停工。(這是鑄造制錢的周期)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戰敗,清政府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當時維新派勢頭正盛,光緒帝下令各省籌擬變法自強辦法,其中有"鑄鈔幣"一條。御史易俊,陳其璋等人先後上折,請改革幣制,包括廣鑄銀元。當時廣東湖北兩省均已鑄造銀元,且成效大驗。
戶部覆議之後,各省紛紛請鑄銀元,當時的天津機器局已於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1896年1月27日),改名"總理北洋機器局",簡稱北洋機器局。
時任直隸總督的王文韶於光緒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具奏"北洋系通商口岸,現值此錢省銀賤之際,市面頗行拮据,若能鼓鑄大小銀元,流通行駛,便宜民生,實非淺鮮"。
於是北洋機器局先以舊存銅錢機器改造二角,一角,半角三種小銀元,後增購了,壹圓,五角兩種印花機器,其餘壓片,制坯,印邊,自動天平等設備,洋購者半,局制者又辦,自光緒二十二年七月起開始試製,北洋22便是這年鑄造。
若此,一直到光緒二十五年四月,清廷下令除鄂,粵兩局外,其他各省一律停鑄銀元,理由是:"各省設局太多,分兩,成色難免參差,不便民用,且徒糜經費。"各省如需銀元,可由廣東,湖北銀元局代為鑄造,"毋庸另籌設局",此項命令顯然缺乏實際,因此,引來一片反對的聲浪,榮祿再次上奏力言不能停鑄。六月,清廷准許留廣東,湖北,直隸,江寧,吉林五個銀元局,其餘六局依然命令停鑄,因此北洋機器局得以繼續鑄造銀元。(算是一次風波)
此次重新開鑄,北洋機器局的銀元改變了原來的幣文和紋飾,仿效廣東,湖北的銀元式樣,壹圓改為正面中央滿漢文"光緒元寶",外有"北洋造","庫平七錢二分",背面蟠龍,外環英文"25th YEAR OF KUANG HSU" "PEI YANG"(光緒25年,北洋)。
若此一直鑄造到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事件爆發,六月底,八國聯軍入侵天津,聯軍先後占據機器局的東西兩局,北洋機器局遭到的毀滅性的破壞,而此處以後一直也沒有再復建,北洋機器局鑄造的銀錢自此壽終正寢,幾年之後,迎來了北洋銀元局時代。
北洋銀元局時代
庚子國變之後,慈禧太后經山西逃往西安,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袁世凱繼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建議重設新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前財政總長周學熙奉檄籌辦北洋銀元局。
根據民國三年總廠報告書記載:周學熙奉檄等辦條陳七事略謂:"天津南北交通,華洋輻輳,商務特盛,得隨時消息市面之盈虛,以酌鼓鑄之緩急。尤便轉輸銀源購運材料,以擇西偏士圍空曠近水之區,距城三數里為宜。"
又前機器局銀元機,因陋就簡,更閱兵*,殘缺大半,擬以舊機配製新械,期利鑄造復擬參酌粵局規模…又以私錢充斥,銀價日疲,僅鑄銀元,不足以紓市面,比年閩,粵,江寧並開鑄銅元有盈無絀,民用稱便,宜請仿鑄,相輔而行,為益滋大…咨取粵鄂兩省章程及銀、銅元各模,用以折衷參校,均關開創計劃,有足記者書御報可。乃檄陳惟任赴粵局繪取廠圖,卜地河北西窯窪護衛營址。鳩工*材,至十月落成,十一月十六日開鑄,是為"北洋鑄造銀元總局"。
從以上摘錄我們可知
一, 重新設局之後的北洋造幣廠全名為:北洋鑄造銀元總局,簡稱北洋銀元局。
二, 廠圖以及章程均取自鄂,粵兩省,折衷參校。
三, 機器配置是用舊北洋機器局的銀元機,配新機器。
四, 為了緩解錢荒,同時鑄造了銅元(後來甚以鑄造銅元為主,這也是北洋造幣廠首次鑄造銅元)
五, 建造地址沒有在舊址復建,而是選在的西窯窪的護衛營,交通便利。(該護衛營營房於1900年被八國聯軍焚毀,現址為大悲院的中院,造幣廠廠房的位置便是今大雄寶殿之所在)
北洋銀元局建成之後,首先鑄造的卻是一兩銀幣,即戶部光緒元寶一兩,這是托日本正金銀行代刻祖模,後來試鑄造了六七千枚而未發行,關於這段歷史不在本文詳述。
之後,便開始鑄造七錢二分銀幣,也就是北洋29七錢二分,只有一元這一種。
光緒三十一年雖然經歷了各造幣廠裁撤之事,但南北洋,湖北,廣東並未在停鑄之列,算是風波未波及到北洋銀元局。(通貨龍洋便是指這四地所造數量最大年份的龍洋)。
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北洋銀元局復置會辦,孫多鑫擔任。這年鑄造了北洋31庫平一錢四分四厘的小銀角,存世較少。
光緒三十二年二月,北洋銀元局改孫多鑫為總辦。以周學熙為兼理,四月的時候北洋銀元局改名為"直隸戶部造幣北分廠"
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孫多鑫去世,丁象震繼任。
光緒三十三年八月,北分廠復奉改為"度支部造幣津廠",同年元兩之爭落幕,遂開鑄北洋33年七錢二分銀元。
若此一直到宣統二年(1910年)的四月,根據度支部奏擬將各省所設銀銅各廠分別撤留所留之廠統歸總廠管理折:"奏為鑄造國幣,應一事權,擬將各省所設銀銅各廠,分別撤留,所留之廠,統歸總廠管理。…擬將漢口,廣州,成都,雲南四處之廠改為分廠統歸天津總廠管理,東三省情形與他省不同,擬就奉廠基址暫改分廠一所…其餘各廠即應一律裁撤"。
度支部造幣津廠,即在裁撤之列,至此,北洋造幣廠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
到民國元年,在北洋銀元局舊址開辦分廠,專鑄銅幣,已非北洋造幣廠矣。
鑄幣簡介
北洋機器局設在天津,分為東西兩處,東局主要生產火藥、西局主要生產槍炮。光緒23年,李鴻章把東局分出一部分成立北洋機器鑄錢局。光緒22年直隸總督王文韶上湊朝廷請鑄銀元。光緒22年開始鑄造北洋龍洋,一直到光緒34年。北洋龍系列按鑄造年份分為:22、23、24、25、26、29、33、34年,其中北洋22年鑄造量最為稀少,應該屬於試鑄幣。北洋23、24、26都是鑄造量很少的。鑄造量最多的是29、34年。北洋33年鑄造量屬於中等,現在的存世量和北洋25年差不多,比較少見。北洋23年是北洋系列存世量拋開北洋22年龍洋最少見的年份,北洋23年龍洋按照面值分為:半角、一角、二角、五角、壹圓。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鑄錢局試鑄一套大小五種面值的銀幣。
1897年~1900年(光緒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鑄造了多種版別的北洋光緒元寶。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試鑄紀重庫平七錢二分銀幣。
1904年~1907年(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三年),試鑄紀重一兩銀幣,僅7000枚,沒有公開發行,十分珍貴。
1906年~1907年(光緒三十二至三十三年),先後鑄造了紀重庫平七錢二分的銀幣。
北洋銀幣一覽
序號 名 稱 紀 重
1 北洋二十二年版 26. 8克
2 北洋二十二年版 13. 4克
3 北洋二十二年版 5. 3克
4 北洋二十五年版 26. 8克
5 北洋二十五年版 13. 4克
6 北洋二十五年版 5. 3克
7 北洋"人"字一兩 37. 3克
8 北洋"入"字一兩 37克
9 北洋二十三年(圓眼龍)26. 8克
10 北洋二十三年(三角眼)26. 8克
11 北洋二十四年 13. 4克
12 北洋二十五年 2. 7克
13 北洋二十六年 5. 3克
14 北洋二十九年 26. 8克
15 北洋三十三年 26. 8克
16 北洋三十四年 26. 8克
17 北洋光緒元寶壹兩 37. 4克[1]
參考文獻
- ↑ 如何鑑別光緒元寶北洋造34年銀幣!, 結婚心理學氏,2021-07-30 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