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樓感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樓感事

作品名稱:北樓感事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王禹偁

北樓感事北宋詩人、散文家王禹偁的一首作品。

王禹偁(954年-1001年),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史學家。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菏澤市巨野縣)人。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闕文》。[1]

正文

北樓出林杪,登覽開病姿。 旁帶滁州城,雉堞何逶迤。 下人刺史宅,卻臨統軍池。 伊予翰林客,失職方在茲。 兩衙簿領外,盡日吟望時。 晚窗度急雨,夏木交繁枝。 淮南氣候殊,經秋囀黃鸝。 檐前有山果,采掇亦甘滋。 樽中有官醞,傾酌任醇醨。 忘機得真趣,懷古生遠思。 念昔李太尉,落落邦家基。 下筆到西漢,料兵如六奇。 謫官來此郡,鬱郁時一麾。 嘗作懷嵩樓,記文悲盛衰。 甚得進退理,深明禍福機。 未幾再入用,斯言忽如遺。 君恩匪膠柱,天殃若影隨。 六月萬里行,炎荒竟不歸。 功成又名遂,不退將安之。 姑以人事較,忽憑天命推。 矧予草澤士,被褐復羹藜。 謬因弄文翰,八載侍丹墀。 三入承明廬,古人期並馳。 玉堂百日罷,所累非文詞。 強仕未為老,望郎不為卑。 淮邊永陽郡,人物自熙熙。 費用量所入,豊約從其宜。 一妻本糟糠,不識金翠施。 三男無庶孽,詎愛紈綺貲。 甘貧絕誅求,易退無羈縻。 五十擬歸耕,何必懸車期。 且予望衛公,雲龍與山麋。 唐賢昔際遇,文雅道光輝。 進士取將相,易於俯拾棋。 自從五代來,素風已陵遲。 干戈為政事,茅土輸健兒。 儒冠筮仕者,僅免寒與飢。 至今明聖代,此風猶未移。 自無經濟術,烏用碌碌為。 歸歟復歸歟,無忘北樓詩。[2]

生平

王禹偁出身貧寒 ,《東都事略》和《宋史·本傳》都說他世為農家,《邵氏聞見後錄》謂「其家以磨麵為生」。他九歲能文。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第,授成武縣(今山東成武)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984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他對仕途充滿抱負,曾在《吾志》詩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他為人剛直,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

端拱元年(988年)召試,擢右拾遺並直史館。他旋即進諫,以《端拱箴》來批評皇宮的奢侈生活。後拜左司諫、知制誥。

淳化二年(991年),廬州尼姑道安誣告著名文字學家徐鉉。當時禹偁任大理評事,執法為徐鉉雪誣,又抗疏論道安誣告之罪,觸怒太宗,被貶為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

淳化四年(993年)移官解州(今屬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隨即召回。任禮部員外郎,再知制誥。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任翰林學士,後以謗訕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貶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次年改知揚州。

宋真宗即位(997年),再召入都,復知制誥,上書提出「謹邊防」,「減冗兵,並冗吏」等事。與撰修《太祖實錄》,因直書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滿,又遭讒謗,於咸平二年(999年)再次被貶出京城,至黃州(今湖北黃岡)。

咸平四年(1001年)冬改知蘄州(今湖北蘄春),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宋史》與《東都事略》都有其傳。 蘇文編繪的《吳中先賢譜》亦有記載。

蘇軾所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他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歐陽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

王禹偁自編《小畜集》30卷,集名出自《易經》:「小畜之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今有《四部叢刊》本,另有其曾孫王汾裒輯《小畜外集》13卷,以及清光緒年間的孫星華刻本。近人徐規所著的《王禹偁事跡著作編年》,收集佚詩佚文多篇。[3]

參考資料

  1. 王禹偁 詩詞名句網
  2. 王禹偁的詩詞全集 北樓感事 古詩詞鑑賞網
  3. 王禹偁 名家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