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廷都護府古城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廷都護府古城遺址

中文名稱;北廷都護府故城遺址

地理位置;吉木薩爾縣城以北10多公里的北庭鄉境內

外城周長;4600米

內城周長;3000米

北廷都護府故城遺址 位于吉木薩爾縣城以北10多公里的北庭鄉境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庭故城,亦叫護堡子古城。

地理位置

位于吉木薩爾縣城以北10多公里的北庭鄉境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庭故城,亦叫護堡子古城。

該城漢代時稱金滿城,為車師後國王庭所在地,著名漢將耿恭曾屯墾於此城。突厥時稱"可汗浮圖城"。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在該城設庭州,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則天在此設立了北庭大都護府,管轄着天山以北、以西直到裏海東部、北部廣大地域。宋代,庭州城為高昌回鶻後王庭。元代,在此設別失八里元帥府,仍是西域重鎮。公元十五世紀,明代初年,北庭毀於戰火。故城一直是天山北路政治、軍事、交通和文化中心與西州、于闐並稱西域三大絲都。[1]

占地面積

故城現僅存斷壁殘垣,但不失當年的規模和氣派。城略呈正方形,分內外兩重。外城周長約4600米,為不太規則的長方形;約建於唐貞觀年間;內城周長約3000米,約建於高昌回鶻時期,位於外城之內略偏東北部。內外二城均有護城河。河道還歷歷在目。殘存城牆高達2米以上。城內昔日的街市塔廟、衙署,外城的角樓、敵台及城牆上的馬面,仍依稀可辨。

北庭故城中,曾發掘出許多珍貴歷史文物,主要有唐金滿縣殘碑、唐代石獅、刻花石球、銅鏡、蒲類州之印、蓮花紋瓦當、方磚和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元代的陶、瓷殘片等。如今城中,殘磚碎瓦,各色陶片,仍俯拾即是。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視頻

北庭故城遺址保護傳承與展會利用研討專家發言實錄(孟凡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