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固山:缺憾之美(馮新生)

北固山:缺憾之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北固山:缺憾之美》中國當代作家馮新生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北固山:缺憾之美

既是行游者,在有殘缺感的古蹟面前,理應追思初始的完美、探求深藏其間的哲思。若能把它放在精神層面細細品味,也許會一改失望的眼神,止住無奈的嗟嘆,任由思緒漸漸升華。

寫到這裡,我眼前掠過風雨剝蝕後暗淡無光的匾額、文圖漫漶被棄之荒野的石刻連同瑟瑟秋風唧唧蟲鳴縈繞其間的百代廢墟……那是壯士一決雌雄的古戰場?是被仇恨之火焚毀的皇苑或是荒蕪已久的陵園?還是兩情相依卻又不得不解纜揮別的古渡頭……透過想象中的圖景,我很想這樣看:塵封已久的匾額或碑刻,從另一角度來說,愈能顯現它的輩分與珍貴。告別昔日輝煌的殘垣斷壁儘管蒼涼無助,卻真實地展現了盛極而衰、大起大落的史潮。與衰草枯楊為伴的古戰場往往反襯出英雄末路的悲壯美。即便是野渡無人的古渡,也會留下情思綿長的歌詠……由此我認定,就深度覽勝而言,殘缺較之完美,往往更令人回味無窮。

是該寫寫鎮江的北固山了。說來慚愧,1994年,我與好友攜手同游北固山時,雖人近中年又是中國旅遊報社采編人員,卻不懂深度游之樂趣。憑欄望遠、手撫古物的時候,留意的只是好友手中的鏡頭。來到古典名著與傳統戲劇表現精彩章節的背景地,竟然長時間躺在後峰斜坡的花草上陶醉痴迷!初訪北固山,只留下幾張旅遊照,與局部殘缺卻洋溢壯美詩情的古蹟擦肩而過。至今每每思之,常有幾分抱愧感。

21世紀初,我以記者身份,應邀參加「潤揚大橋」建成通車的新聞發布會時,重遊北固山,才對它認認真真地打量了一番。最大發現是:滿目缺憾,卻折射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山根本談不上巍峨二字,主峰海拔不足60米,若粗粗瀏覽,也實在沒有太多的味道。登頂南望,一座座廠房樓與住宅樓櫛次鱗比,市區車往人來。北望,長江早已遠去,留下片片雜草叢生的灘頭,遊人豈能不生缺憾感?然而,當你穿過眼前表象,回望明代前的北固山,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壯景:放眼北眺,鷗鷺高翔、帆影遠去,揚子江波光瀲灩。腳下峭壁聳翠,前、中、後三峰聯袂昂首,據險而立。形似新月的北固山下,驚濤拍岸、激浪懸空,守關將士持戟遠眺,虎視眈眈,唐·詩人劉禹錫搖扇獨立,感嘆連連:「山是千重嶂,江為四面壕。」

向西南掃望,倘若目光穿越時空、遙想當年,也會詩意盎然:西有商戶稠密、人流涌動、酒幌高挑的宋街,南有被宋代書畫大家米芾稱為「城市山林」的南山山景。偶有和風飄至,鎮江香醋的味道便擦面而過,讓人聯想到家宴的溫馨、親友的情愫。看景,若用「心之眼」回望千百年,或許能把眼前的缺憾彌補一二。

「三國戲」讓人們感動並記牢的寺院不多,而北固山甘露寺的一段往事,卻被人津津有味地傳誦至今。因為,面積不大、古木散發奇香的古寺曾融入政治事件、軍事謀略和大喜大悲的愛情故事。不管是明代羅貫中筆下的孫尚香還是當紅巨片《赤壁》中的孫尚香,總是給人一種香、甜、酸,略帶微辣的感覺,有點兒像鎮江香辣醋。那天,我發現很多青年男女,在孫、劉二人曾較量功力的試劍石邊、較量坐騎的遛馬澗邊,很少停留且神態淡然,而在「千古江山第一亭」上,大多相依相偎良久,牽手望遠、目光深沉。相傳,當年孫夫人與夫君劉備的蜜月剛剛結束,便在江畔一別,從此再沒見面。聽說劉備兵敗後死於白帝城,孫夫人曾在此亭邊遙祭多時、而後含淚投江,故此,亭既被稱為北固亭,又被稱為祭江亭。儘管這座山亭歷經百代改建、修葺,早已面目全非,儘管情愛之花曾在此破滅,留下一份深深的缺憾,但此亭依然能讓年輕人痴醉,讓老年人回味。

北固亭上,還留下南宋愛國將領辛棄疾陸游的千古佳唱。一句「何處望神州」、一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一句「鼓角臨風悲壯」道出了江山破碎的缺憾。

繞到山後峰北側,搶眼的自然是多景樓。古文人常聚於此,臨江題詩、倚欄揮墨,想必別有滋味。其中一首宋詞,讀起來頗有些酸楚,那日,蘇東坡與許大郡守在樓上對飲,為他們斟酒的歌伎鄭容、高瑩趁他們興致盎然之際取出官妓契約,求郡守開恩,還她們人身自由。許郡守把文書遞給東坡看,東坡微笑,提筆作詞:「鄭莊好客,容我尊前先墜幘。落筆生風,籍籍聲名不負公。高山白早,瑩骨冰肌哪解老?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僅從字面看,東坡在感謝郡守盛情款待,但每一句詞的第一個字連起來,便是「鄭容落籍、高瑩從良。」

結局如何?相關史料說法不一,再次讓我生髮缺憾感。但願那兩位遠離親友、無奈以賣笑為生的女子,真的能由此能擺脫羈絆,與親人團聚。

山後峰東南,一座殘損的宋代鐵塔讓我沉思。這座塔可謂多災多難,不堪回首:唐代為石塔,後倒塌。宋代建九層鐵塔,明代被狂風襲倒,重修時變為七層。清·同治年間塔頂折斷,光緒年間又遭雷擊,上面四層落地。鴉片戰爭時期,侵華英軍命人繩拉肩扛,試圖用英輪帶回國,最終因塔身太沉重而放棄,悻悻而去前,把塔頂、相輪破壞。1960年整修後,雖殘缺不全、僅剩四層,卻能直立到今,算是給後人一個交待。

我在自問,這是一代帝王留下「天下第一江山」的題字的山和眾多名士留下傳世佳句的山。也是漫漫史話蒼涼悲壯、留下千古缺憾的山。遊人絡繹不絕的原因,莫非因眾多缺憾聚集之地,才會發人深省、引人反思,才會讓歷史的回聲更深沉?[1]

作者簡介

馮新生(心聲):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新聞媒體記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