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史·裴俠傳出自《北史》,史書是是匯合併刪節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編成的紀傳體史書,共一百卷。記述從北魏登國元年到隋義寧二年(618)的歷史。[1]

目錄

原文

裴俠字嵩和,河東解人也。年七歲,猶不能言,後於洛城見群烏蔽天從西來,舉手指之而言,遂志識聰慧,有異常童。年十三,遭父憂,哀毀有若成人。

魏正光中,稍遷義陽郡守。武衛將軍進俠於帝,授左中郎將。及帝西遷,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滎陽鄭偉謂俠曰:「天下方亂,未知烏之所集,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俠曰:「既食人祿,寧以妻子易圖也?」遂從入關。除河北郡守,俠躬履儉素,愛人如子,所食唯菽鹽菜而已。吏人莫不懷之。此郡舊制,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悉罷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俠亦不以入私,並收庸為市官馬。歲月既積,馬遂成群。去職之日,一無所取。人歌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矩。」朝野服焉,號為「獨立使君」。

遷戶部中大夫。時有奸吏主守倉儲,積年隱沒至千萬者。及俠在官,勵精發擿①,數旬之內,奸盜略盡。轉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乃於府中悲泣,或問其故,對曰:「所掌官物,多有費用,裴公清嚴有名,懼遭罪責,所以泣耳。」俠聞之,許其自首。貴自言隱費錢五百萬。

俠嘗遇疾沉頓,士友憂之,忽聞五鼓,便即驚起,顧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晉公護聞之曰:「裴俠危篤若此而不廢憂公,因聞鼓聲,疾病遂愈,此豈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許國公宇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征並來候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貴等還,言之於帝。帝矜其貧苦,乃為起宅,並賜良田十頃,奴隸耕耒糧粟莫不備足。縉紳咸以為榮。卒於位,諡曰貞。

譯文

裴俠字嵩和,是河東解縣人。七歲的時候,還不能說話,後來在洛城看到成群的烏鴉從西邊飛來,舉起手來指着這些烏鴉就說話了,後來就博聞強識特別聰明,跟一般兒童不同。十三歲,父親去世,他悲哀過度而傷害了身體,像成年人一樣。

魏正光年間,提升他做了義陽郡守。武衛將軍向魏帝推薦了他,授予他左中郎將。等到魏帝西遷,裴俠將要動身而妻子仍然在東郡。滎陽鄭偉對裴俠說:「天下正亂,不知道烏鴉會落在什麼地方,為什麼不向東回到妻子身邊,慢慢地選擇棲身之地後。裴俠說:「既然吃着人家的俸祿,怎能因為妻子的緣故就改變方向呢?」於是就跟着入關了。後任命為河北郡太守。裴俠自身生活儉樸,愛民如子,他吃的只有豆麥鹹菜而己。官吏百姓沒有誰不敬仰他。這個郡先前的制度,郡里安排三十個捕魚打獵的人來供應郡守魚肉。裴俠說:\"因為嘴和肚子(指吃的東西)役使人,是我不能做的。\"於是全都不用這三十人。郡里又安排三十個成年男子,供郡守役使。裴俠也不把他歸入自己的人,全都收取僱傭他們的錢,為官府買馬。歲月長久,馬於是成了群。裴俠離開官職的時候,一概什麼都不拿。百姓歌唱他說:\"肥美的魚肉不吃,僱傭成年男子的錢不要。裴公堅貞仁惠,成為世上的標準。\"朝廷和民間都讚嘆佩服,人們稱裴俠是\"獨立君\"。

後來提升裴俠做民部中大夫。當時有不法官吏,主管管理倉儲財物,多年隱瞞貪污達到千萬錢。等到裴俠到官任,振作精神,揭發檢舉,幾十天的時間內,不法的官吏受懲處,奸盜這類事情大略就沒有了。後來裴俠調任工部中大夫。有個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在府中悲傷哭泣。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我掌管的官府財物,有很多我耗費占用了,裴公清廉嚴明有名聲,我害怕遭到罪過責罰,是這個原因哭泣。\"裴俠聽到這件事,允許他自首。李貴說出隱瞞耗費的五百萬錢。

裴俠曾生病疲憊不振,一些讀書人朋友都很擔心他。他忽然聽到五更的鼓聲,就立刻振作起來,對手下人說:「可以去府衙了」他所得的病因此而痊癒了。晉公護聽到這件事後說:「裴俠病情這樣危重卻不忘考慮公事,由於聽到鼓聲,大病就痊癒了,這難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謹慎嗎?」 還有一次,司空許國公宇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征一起來探望裴俠的病情,(看到)裴俠所住的房屋,不能躲避風霜,宇文貴等人回來,向皇帝說此事。皇帝憐憫他貧苦,於是為他建房屋,並且賜給十頃良田,奴隸、種地的工具和糧食等沒有什麼不備足。當官的都引以為榮。死於崗位上,諡號叫「貞」。[2]

作者簡介

李延壽,唐代史學家,相州(今河南安陽)人。貞觀年間,做過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李延壽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