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李賢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史·李賢傳出自《北史》,史書是是匯合併刪節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編成的紀傳體史書,共一百卷。記述從北魏登國元年到隋義寧二年(618)的歷史。[1]
原文
李賢字賢和,自雲隴西成紀人,漢騎都尉陵之後也。陵沒匈奴,子孫因居北狄。大統末,以賢兄弟著勛,追贈司空公。
賢幼有志節,不妄舉動。嘗出遊,逢一老人,鬢眉皓白,謂曰:「我年八十,觀士多矣,未有如卿。卿必為台牧,努力勉之。」九歲,從師受業,略觀大指而已。或譏其不精,答曰:「賢豈能領徒授業?至如忠孝之道,實銘於心。」問者慚服。十四遭父憂,撫訓諸弟,友愛甚篤。
魏永安中,万俟丑奴據岐、涇等州反,孝莊遣爾朱天光擊破之。天光令都督長孫邪利行原州事,以賢為主簿。累遷高平令。賀拔岳為侯莫陳悅所害周文帝西征賢與其弟遠穆等密應侯莫陳崇以功授都督仍守原州及大軍至秦州悅棄城走。周文命兄子導追之,以賢為先鋒,至牽屯山及之。以功授假節、撫軍將軍、大都督。 魏孝武西遷,周文令賢率騎迎衛,封上邽縣公。俄授左大都督,還鎮原州。大統二年,州人豆盧狼害都督大野樹兒等,據州城反。賢率敢死士一戰敗之,狼斬關遁走,賢追斬之。八年,授原州刺史。周文之奉魏太子西巡,至原州,遂幸賢第,讓齒而坐,行鄉飲酒禮。後帝復至原州,令賢乘路車,備儀服,以諸侯會遇禮相見。然後幸賢第,歡宴終日,凡是親族,頒賜有差。恭帝元年,進爵西河郡公。後以弟子植被誅,賢坐除名。保定二年,詔復賢官爵,仍授瓜州刺史。
武帝及齊王憲之在襁褓,不利居宮中,周文令於賢家處之,六載乃還宮。因賜賢妻吳姓宇文氏,養為侄女,賜與甚厚。
四年,王師東討,西道空虛,慮羌、渾侵擾,乃授賢河州總管。河州舊非總管,至是創置。賢乃大營屯田,以省運漕,多設斥候,以備寇戎,於是羌、渾斂跡。五年,宕昌寇邊,乃於洮州置總管府以鎮遏之。遂廢河州總管,改授賢洮州總管。屬羌寇侵擾,賢頻破之,虜遂震懾,不敢犯塞。
武帝思賢舊恩,征拜大將軍。於京師薨,帝親臨,哀動左右。贈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原州刺史,諡曰桓。
譯文
李賢字賢和,自稱是隴西成紀人,是漢朝騎都尉李陵的後人。李陵死於匈奴,他的子孫因此居住在北狄。西魏大統末年,因為李賢兄弟有顯著功勳,追贈司空公。 李賢年幼時就有志向節操,不做出格的事。曾經外出遊玩,遇到一位老人,鬢髮眉毛都已經雪白,(老人)對他說:「我年齡八十了,觀察過的男子很多,沒有像你這樣的。你今後必定要做大官,努力發奮吧。」九歲時,拜師讀書,粗略觀覽大概意思而已。有人譏笑他學業不精,他回答說:「我李賢豈能教人讀書?至於忠孝之道,其實已經銘記在心。」詢問他的人慚愧佩服。十四歲時父親去世,撫養教育幾個弟弟,十分友愛。
北魏永安年間,万俟丑奴占據岐州、涇州等地反叛,孝莊派遣爾朱天光打敗他。天光命令都督長孫邪利代理原州刺史,任用李賢為主簿。多次升遷任高平縣令。賀拔岳被侯莫陳悅殺害,周文帝向西征伐,李賢和他弟弟李遠、李穆等秘密響應侯莫陳崇。憑藉功勞被授予都督的官職,仍舊鎮守原州。等到大軍到達秦州,侯莫陳悅棄城逃走。周文帝命令他哥哥的兒子宇文導追擊他,任用李賢為先鋒,到牽屯山追上他。憑藉功勞被授予假節、撫軍將軍、大都督。
魏孝武西遷,周文帝命令李賢率領騎兵迎接護衛,封上邽縣公。不久被授命為左大都督,回去鎮守原州。大統二年,州人豆盧狼殺害都督大野樹兒等人,占據州城反叛。李賢率領敢死隊員一戰就打敗了他,豆盧狼攻破城門逃走,李賢追上將他斬殺。大統八年,(李賢)被任命為原州刺史。周文帝奉魏太子的詔命向西巡視時,到達原州,就親臨李賢府第,論年齡大小相讓而坐,行鄉飲酒禮。後來周文帝又到原州,讓李賢乘諸侯坐的路車,備辦儀仗禮服,以諸侯會見的禮節相見。然後親臨李賢的府第,歡樂宴飲一整天,凡是李賢的親族,都給予不同獎賞。恭帝元年,進爵位西河郡公。後來因為弟弟的兒子李植被誅殺,李賢受牽連獲罪除名免官。保定二年,詔令恢復李賢的官爵,仍任命他為瓜州刺史。
武帝和齊王宇文憲在襁褓中時,不便於住在宮中,周文帝命令在李賢家裡撫養,六年後才回到宮中。因此賜李賢妻子吳氏姓宇文氏,收養為侄女,賞賜很豐厚。 保定四年,王師東征,西路空虛,擔心羌、吐谷渾乘虛侵擾,就任命李賢為河州總管。河州以前未曾設總管,到這時是首次設立。李賢於是大規模實行屯田,以此來減省由水路轉運軍糧,又多設烽火台,用來防備敵軍進犯,於是羌、吐谷渾都藏匿不出。保定五年,宕昌侵犯邊境,於是在洮州設置總管府來震懾遏制他們。於是撤銷河州總管,改任李賢為洮州總管。正值羌人侵犯擾亂,李賢多次打敗他們,敵人於是震驚恐懼,不敢侵犯邊界。
武帝思念李賢舊日恩情,徵召李賢回朝任大將軍。李賢在京師去世,武帝親臨祭奠,哀傷之情感動左右的人。贈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原州刺史,諡號桓。[2]
作者簡介
李延壽,唐代史學家,相州(今河南安陽)人。貞觀年間,做過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李延壽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