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倉》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作品之一。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1]。年號「乾隆」。在位六十年,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
“ |
建置緣分貯漕谷,聖人恩濟制誠精。 請留部議常為格,曲體民艱特許行。 上損益之方是益,劑虛盈乃得長盈。 萬年家法應恆守,天庾休因浮議更。 |
” |
— [清]弘曆 |
清朝文化
清朝皇帝中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功績當以乾隆帝為最。在他統治期間,各種官修書籍達100餘種,完成了順治朝開始編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開始編寫的《大清一統志》,他又令臣下編成《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大清會典》。除了這些歷史、制度方面的著作外,其他類別的著作,著名的有文字音韻《清文鑒》、文學《唐宋詩醇》、地理《大清一統志》、農家《授時統考》、醫學《醫宗金鑒》、天文曆法《曆象考成後編》等重要文獻。此外還命令將內府珍藏編成《石渠寶笈》[2]《西清古鑒》等。
圖書編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乾隆帝親自倡導並編成了大型文獻叢書《四庫全書》。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涵蓋了古代中國幾乎所有學術領域。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教士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但同時,與清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相伴的,是一場禁毀圖書的浩劫。凡被清朝統治者認為違悖倫理綱常、不合義理名教、譏貶滿族先世、危及皇朝統治地位的,均在禁毀之列。20年間,這些「違礙」之書或被全毀,或被抽毀,被毀書籍近3000種,達10萬部以上。
參考文獻
- ↑ 歷史上的今天——1711年9月25日,愛新覺羅·弘曆出生 ,搜狐,2018-09-25
- ↑ 《石渠寶笈》中散落民間的瑰寶殘卷,搜狐,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