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深秋的晚上(舒婷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在北京深秋的晚上》是詩人舒婷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夜,漫過路燈的警戒線

去撲滅群星

風跟蹤而來,震動了每一片楊樹

發出潮水般的喧響


我們也去吧

去爭奪天空

或者做一片小葉子

回應森林的歌唱



我不怕在你面前顯得弱小

讓高速的車陣

把城市的莊嚴擠垮吧

世界在你的肩後

有一個安全的空隙


車燈戳穿的夜

桔紅色的地平線上

我們很孤寂

然而正是我單薄的影子

和你站在一起



當你僅僅是你

我僅僅是我的時候

我們爭吵

我們和好

一對古怪的朋友


當你不再是你

我不再是我的時候

我們的手臂之間

沒有熔點

沒有缺口



假如沒有你

假如不是異鄉

微雨、落葉、足響


假如不必解釋

假如不用設防

路柱、橫線、交通棒


假如不見面

假如見面能遺忘

寂靜、陰影、悠長



我感覺到:這一刻

正在慢慢消逝

成為往事

成為記憶

你閃耀不定的微笑

浮動在

一層層的淚水裡


我感覺到:今夜和明夜

隔着長長的一生

心和心,要跋涉多少歲月

才能在世界那頭相聚

我想請求你

站一站。路燈下

我只默默背過臉去



夜色在你身後合攏

你走向夜空

成為一個無解的迷

一顆冰涼的淚點

掛在「永恆」的臉上

躲在我殘存的夢中


1979.12

作者簡介

舒婷(1952年-),原名龔佩瑜,出生於福建龍海石碼鎮,中國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1]

其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曾獲得莊重文文學獎、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其代表作品有《舒婷文集》《這也是一切》等。

舒婷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2]

50年代中期,母親帶着她和兄妹三人從漳州回到廈門,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裡。舒婷從小隨母親在外婆家長大。

四歲起,外祖父就拿唐詩當兒歌教她念,外婆則娓娓講述「三國」、「水滸」、「聊齋」哄她上床睡覺。小學三年級,有了一點閱讀能力,便開始取五花八門的書籍來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來越壞。

1964年就讀於廈門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鄉」洪流中插隊到閩西山區。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媽的繼女身份,被照顧回城。

1979年4月,《詩刊》從《今天》上選發了舒婷的《致橡樹》,兩個月後,又發表了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3]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當選廈門文聯主席。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她的詩歌充盈着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着激情。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徵、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朧而不晦澀,是浪漫主義現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