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廣濟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廣濟寺

廣濟寺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座落於西城區,現為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歷史悠久,文物巨豐,在國內外佛教界享有崇高聲望和廣泛影響[2]

快速導航 :詞條圖冊關係表

中文名 :廣濟寺

建設年代 :金代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

歷史沿革

北京廣濟寺

廣濟寺創建於金代,初名西劉村寺。元代時改稱報恩洪濟寺,住持為萬松行秀禪師,寺旁現有萬松老人塔存世。禪師在該寺從容庵中,撰寫了著名的《從容錄》等二十餘部巨

著,行化於世。元朝末年,廣濟寺毀於戰火。

明景泰年間(1450—1456), 有人掘地得陶製佛像、供瓷、石龜及石柱頂等物,才知道這是古剎遺址。天順(1457—1464)初年,山西普慧上人偕弟子圓洪等雲遊到此,發願復興

古剎。以工程艱巨,深感成功不易。當時掌管皇帝冠服的尚衣監廖屏有建寺奉佛之願,知道後非常高興,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僅用了兩年時間一座莊嚴佛剎從地湧現。廖屏又將

此事上奏憲宗皇帝請賜寺名,明憲宗於成化二年(1466)下詔命名為「弘慈廣濟寺」。

清代廣濟寺名聲愈振,順治、康熙、乾隆等御駕到廣濟寺,留下諸多詩文軼事,末代皇帝溥儀亦曾到廣濟寺。

民國年間,政軍大員、巨商名流、文人才子川流於此,孫中山先生也曾在此演講。

1931年廣濟寺不慎失火,主要殿堂損毀殆盡。

1935年,住持現明法師在吳佩孚等人的資助下,依明代格局重修,建築規模比以前更加壯觀。

新中國成立後,在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注下,1952年由政府撥款進行了全面修繕。

1953年6月3日,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成立,以廣濟寺為會址。從此廣濟寺成為中國佛教中心,為全國佛教信眾嚮往之地。多年來,世界各國佛教領袖及佛教代表團絡繹不絕到訪廣濟寺,帶來各國佛教界的友誼,使廣濟寺在促進我國民間友好外交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布局結構

廣濟寺中軸線建築現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殿、圓通殿、多寶殿、舍利閣。殿宇之頂,或覆黃琉璃瓦、或覆綠琉璃瓦、或黃綠相間,熠熠生輝,莊嚴肅穆。兩側建築有鐘鼓樓、東西配殿、僧寮、東西方丈室等。此外還有東西跨院,尤其在寺院西北隅,有一座建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用漢白玉砌成的戒壇,真可謂雕欄玉砌,十分精美。戒壇今稱三學堂,這是北京市內唯一一座清初戒壇,至今保存完好。整個寺院布局嚴謹,整齊對稱,寺中有院,錯落有序,庭院深深,曲徑通幽,古樸素雅,莊嚴寂靜,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式佛寺建築。政府撥專款進行過多次修繕,使殿堂更加清淨莊嚴,環境優雅。

文物保護

2006年廣濟寺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詞條圖冊 北京廣濟寺北京廣濟寺 詞條標籤: 宗教

視頻

始建於宋朝末年,北京廣濟寺,今年第一次去,趕上寺里僧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