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商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商學院

北京商學院原名中央商學院 ,其前身為創建於1950年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幹部學校和中央商業幹部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最早的以培養經濟管理人才為主的高等學府之一,先後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在原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下屬院校中排名第一。北京商學院於1999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與北京輕工業學院合併,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院併入組建北京工商大學。

學校截至2014年有博士生16名,碩士生1988名,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11884名,成人學歷教育學生3709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北京商學院

簡稱:商學院

創辦時間:1950年

類別:公立學院

學校類型:綜合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

主管部門:教學部

校訓:求真、立德、勤奮、創新

歷史沿革

北京商學院原名中央商學院(1959年);

1958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幹部學校合併到中央商業幹部學校;

1959年商業部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央商學院,;

1960年更名為北京商學院,中央商業幹部學校與北京商學院合併;

1969年北京商學院因"文化大革命"停辦;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招生。

1999年6月10日,教育部批准北京輕工業學院與北京商學院合併組建北京工商大學,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院併入。6月12日,三校領導和師生代表舉行了盛大的成立大會和掛牌儀式。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截至2014年推動面向區域和行業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科技工作,在應用研究、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9年至2014年,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45項,國家"863"項目10項,國家"973"子課題9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及子課題10項,其他省部級科研項目629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省部級獎41項。學校擁有授權發明專利72項,實用新型專利31項。2012年科研經費達到1.5億元。2009年至2014年,學校共出版學術專著、譯著385部,發表論文6589篇。

科研平台

學校現設10個學院、1個教學部;擁有2個國家級檢測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3個北京市研究基地、3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術交流

北京商學院對外學術交流已同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芬蘭、俄羅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開展了友好往來,與日本九州大學經濟學部、英國蘭開夏理工學院、美國昆尼皮亞克學院和芬蘭拉朋郎塔商學院等簽署了校際交流協議。雙方互派教師講學、進修、學生留學和定期交流圖書資料,對共同關心的學術課題進行研究,推動了學院教學和科研事業的發展。

學術資源

圖書館藏書容量60萬冊,有閱覽座位800多個,這些都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條件。學校主辦的學術刊物《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食品科學技術學報》、《中國塑料》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這些刊物學術特色鮮明,質量優異,多次獲獎。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北京商學院主要為工商企業和政府機關培養經濟管理方面專門人才。學院的系科圍繞經濟管理類、法學類學科設置,截至合併前的1999年6月,學院擁有8個系,24個本、專科專業,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涉及經濟學、管理學、工學、法學、文學五大學科,帶有"商學"特色的商經、商管、商工、商業外語已形成專業系列體系。

24個本科專業 經濟學、貿易經濟、國際貿易、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國際企業管理、廣告學、會計學、理財學、審計學、註冊會計師專門化、統計學、貨幣銀行學、保險、稅務、經濟法、商法、物流管理、經濟信息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烹任、飯店管理、外貿會計、商貿英語;

8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商業經濟、企業管理、會計學、統計學、消費經濟、經濟法、民法學、專門史;

教學建設

北京工商大學是北京市屬的多科性重點大學,1999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北京輕工業學院與北京商學院合併,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院併入組建而成。

北京商學院先後隸屬商業部、國內貿易部,是我國建國後建立較早的專門培養經濟管理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北京輕工業學院創建於1958年,是該國最早建立的一所輕工業高等學校。1970年遷入陝西省咸陽市(13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北京原址重建,先後隸屬於輕工業部和中國輕工總會,主要面向輕工行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院建於1982年,隸屬於機械工業部,主要是面向機械工業行業培養管理幹部。迄今學校已為國家培養了十萬餘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

合併組建後的北京工商大學步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由單科性大學發展成為以經、管、工為主,經、管、工、理、文、法、史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並確立了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高水平、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2007年6月,學校接受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8年3月,教育部召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經全體委員投票確定:北京工商大學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結果為"優秀"。

北京商學院新建的教學樓、圖書館、學生食堂設施完善。北京商學院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加強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及專業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實踐環節和知識技能的培養。充分利用計算機中心、電化教育中心、語言培養中心等現代教學設施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並利用工商企業這一廣闊的社會課堂,進行業務實踐和社會調查,開拓思維。為學生今後就業和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截至1999年6月,學院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1000名,培訓商業技術與管理幹部數以萬計。這些人才分布在全國商業戰線上,大多數成為業務骨幹和領導者。北京商學院也因此獲得極高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據99網大排行榜,在財經類院校中排名第三;在《中國青年》2001年的"我心目中最好的大學"全國問卷調查中全國排名72;學界公認北京商學院是中國市場營銷學科的創立學校之一;是我國物流學研究的先驅和權威之一;是中國大商法學派的本部;其會計學在全國排名第4;審計學在全國排名第3。

京商學院自1950年建院以來,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緊密相連,為祖國現代化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到1998年底,北京商學院形成具有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多層次的辦學體系,並有進行成人教育的函授、夜大學及短訓班等多種辦學形式,共有全日制在校學生近3000人,碩士研究生150人,外國留學生100人,以及成人教育學生近2500人,共有教職工522人,其中:部級專家13人,享受國家津貼專家13人。

北京商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最早的以培養經濟管理人才為主的高等學府之一,先後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也是原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唯一一個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學校先後有2位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主任(正部級)、1位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副部級)、8任商業部副部長、1任商業部教育司司長兼任校長,1999年合併以前,北京商學院在原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下屬院校中排名第一。

學院設有基礎教學研究部、外語教學研究部、馬列主義教學研究部和商業經濟研究所、會計研究所、商法研究所,他們與各系共同承擔着國家、部委科研課題,以及結合教學重點研究商品流通、企業管理、會計、審計、金融、商法和物流管理等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經營管理理論。此外,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中國商業史學會、商業部高等教材委員會等學術團體的秘書處也設在北京商學院。《北京商學院學報》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

師資力量

截止2013年09月30日學校有教職工1390人,其中專任教師847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33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331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分別為440人和29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6.5%。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含雙聘院士2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高校優秀骨幹教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市級人選5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北京市高層次人才3人,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6人,北京市學術創新人才4人,北京市教學創新人才6人,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15個,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8人,北京市高校青年學科帶頭人5人,技新星9人,北京市優秀教師3人,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01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4人。3人入選北京市長城學者培養計劃,11人入選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2個團隊入選北京市創新團隊建設提升計劃。

北京商學院是1980年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截至1998年底,學院擁有8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研究生部負責研究生教育,至1994年,共招收碩士研究生288人,研究生班64人。

1994年3月研究生導師做較大調整,北京商學院研究生導師數量達到30人,學院還通過聘請特邀教授、兼職教授、兼職副教授來加強對碩士研究生的學業指導。

碩士生導師30人:賀名侖、王福成、王相欽、劉秀生、李明義、蘇志平、李殿富、童宛生、沈毅、潘大鈞、李畢萬、果洪遲、杜桂馥、劉德周、李純、蘭苓、徐學鹿、劉惠芳、劉江、劉恩祿、丁承厚、金中泉、李長耕、張以寬、李立、陳敢、李傑、謝志華、湯谷良、尹佐然。

助理導師9人:楊有紅、張永、劉菲、姚立、盧彥、閔學沖、羅朝能、劉凱湘、黃煜平。

特邀教授2人:胡平、劉毅。其中胡平時任商業部部長。

兼職教授21人:紀寶成、高鐵生、姚成海、耿亮、馬凱、甘國屏、曹天玷、常清、杜岩、陳重、冀俊傑、李禧華、張庶平、劉曉光、陸兵、余秉堅、馮淑萍、丁平準、朱尚德、劉洪祿、宋金諾。

兼職副教授5人:李玉環、陳毓圭、丁學東、駱曉元、劉玉廷。

知名教授 北京商學院在合併前,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為主的教師隊伍,有教師286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61人,講師140人(歷年教授、副教授名單在《北京商學院志》(1958-1998)中詳列)。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從建院初期的商業經濟、會計、倉儲運輸等少數專業師資和基礎課教師,發展到經濟學、市場學、價格學、企業管理、物流管理、國際貿易、金融、經濟法、經濟史等多學科、專業的師資隊伍,湧現出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和知名學者,如貿易經濟學專家賀名侖、李明義教授,企業管理學的潘大鈞、果洪遲教授,西方經濟學的梁小民教授,會計學的劉恩祿教授,審計學的張以寬教授,經濟法的徐學鹿教授,專門史的王相欽教授、劉秀生教授等,有13人被評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和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校還應李嵐清副總理要求,指派管理系蘭苓教授、何明珂教授到中南海給部委領導授課。

安翰華:全國政協委員;

黃肇興:全國政協委員;

賀名侖: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市場營銷協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經濟管理委員會委員、國家人事部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大綱及命題委員會副主任,並被聘為北京市政府顧問;

王相欽: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張以寬:中國審計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審計學會副會長;

劉恩祿:中國會計學會理事、全國高等財經院校商業財務會計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王福成:中國商業高等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

潘大鈞: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理事、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果洪遲: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理事、北京市商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

徐學鹿:北京市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

姚振生:中國寫作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市寫作學會秘書長、全國高教秘書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曲藝家協會理事。

機構設置

為適應新的形勢需要,20世紀90年代末,學院優化資源配置,完善了機構設置。至1998年底北京商學院設立的各職能部門有:院長辦公室(與黨委辦公室合署辦公)、外事辦公室、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處、保衛處、老幹部處、總務處、基建處、財會處、學生處、校產處、監察審計處,校辦企業處和校醫院等。此外,還設有學術委員會、職稱評定委員會、圖書情報委員會、體育運動委員會、保密委員會、治安保衛委員會、計劃生育委員會、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綠化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各職能部門和委員會均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

學術團體

設在北京商學院的知名全國性學會: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

中國商業文化協會;

中國商業史學會;

中國商業高等教育學會;

教學成果

截至2013年09月30日,學校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1項,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34項;國家級精品課程4 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1門,北京市精品課程13門;國家級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31部,入選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 "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5部;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6個;北京市教學名師10名;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3個。

對外合作

學校與美洲、歐洲、亞洲和大洋洲近25個國家和地區的81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每年來校講學、學術活動和訪問的外賓超過500人次。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什教授和埃德蒙·菲爾普斯教授來該校做學術報告並被聘為名譽教授。

2013年,該校與愛爾蘭考克大學聯合舉辦應用統計學(風險和精算)(國際)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獲教育部批准。學校面向在校學生的國際項目每年都派出將近300名該校學生赴國外高校執行交換學生和攻讀學位項目。2006年以來,通過學校國際合作項目進入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都柏林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等世界頂級大學攻讀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生已經突破近百名。

學校積極實施《留學北京工商大學行動計劃》,充分利用來華留學的大好機遇,提升了該校來華留學生的教育教學水平。2013年該校共招收外國留學生共計84人,校園國際化氣氛日益活躍。學校每年派出教師近百人次赴國外一流大學接收培訓和交流,赴國外(境外)進行學科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專業考察和交流,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了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國際化水平。

學校領導

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幹部學校 校長:孟用潛 1949.12-1950.2

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幹部學校 校長:程子華 1950.7-1954.7

中央商業幹部學校 張雨帆 1953.7-1954.11

校園環境

學校總占地面積82萬平方米(合1230.6畝),其中阜成路校區21萬平方米,良鄉校區6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2.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9.72億元。圖書館館舍總面積24767平方米,截至目前,館藏中外文文獻260.04萬餘冊,其中紙本文獻172萬冊,電子圖書88.04萬餘冊,各類數據庫97個,中文報刊2985份、外文報刊163份。"十五"時期以來,全校思想統一,搶抓機遇,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拓展辦學空間,完成了阜成路校區改造和良鄉校區一期等北京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良鄉校區新建面積達25.7萬平方米,2004年10月,近8000餘名學生順利入駐,良鄉校區的建成,為莘莘學子的健康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十一五"時期以來,學校對阜成路校區和良鄉校區進行了整體規劃,不斷完善良鄉校區一期建設,積極推進良鄉校區二期建設,為學校在"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