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健康教育協會腦血管病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北京健康教育協會腦血管病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已經成為腦血管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腦血管病[1]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以及高復發率的特點,且呈現年輕化趨勢,同時醫療負擔嚴重;然而,我國國民對腦血管病的認識及腦卒中的救治仍存在不足;因此,迫切需要開展腦血管病健康教育。
機構成立
在此背景下,由全市腦血管病教育工作者自願結成的學術團體--北京健康教育協會腦血管病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立了。專委會吸納全市各界腦血管病健康教育工作者,委員來源廣泛,年齡分布合理,職稱配比優良。專委會以腦血管病健康為中心,以服務為己任,本着求實、攜手、創新的原則,以全民腦血管病防治需求為導向、以專家為依託、以科技為基礎,努力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委員會。專委會全體成員團結一致,努力發揮其基本職能及工作,即開展腦血管病健康教育政策研究,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開展腦血管病健康教育;向公眾普及健康科普知識及健康技能;對全市腦血管病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組織開展國內外學術及經驗交流;總結及推廣腦血管病健康教育適宜技術;編輯出版教育刊物及科普書籍等。
相關資訊
2023年北京市新媒體健康科普傳播技能培訓班圓滿結束
為進一步貫徹《「健康北京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北京行動(2020-2030年)》,提升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健康科普隊伍新媒體傳播技能,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2023年4月23日在北京辰茂鴻翔酒店舉辦「2023年北京市新媒體健康科普傳播技能培訓班」,來自市、區疾控中心、在京三級醫療機構共60多家單位的200餘名健康科普工作負責人及骨幹人員參加了培訓。
培訓班由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長韓曄主持。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劉秀榮做開班發言。她表示,大力推進健康教育與健康科普工作是實施《「健康北京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北京行動(2020-2030年)》的重要舉措。北京市2022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已達到40.5%,居全國首位,這與健康教育與健康科普工作廣泛深入開展密不可分。在新媒體的主流傳播環境下,醫院和疾控中心作為健康科普傳播的主陣地,提高醫務人員和疾控人員的新媒體健康科普工作技能,對保證全市健康科普工作科學、規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重要意義。
培訓分別邀請市衛健委公眾權益保障處處長姚秀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新媒體部主任楊小明、健康報社首席編輯鄭穎璠4位專家授課,就《新形勢下如何把握科普宣傳時效度》、《媒體融合影響下的短視頻創新傳播方式》、《新媒體健康專業平台的傳播體系建設》及《新媒體科普內容創作技巧》進行生動講解,緊密圍繞新媒體傳播理論和特徵,從實踐角度全面分析和闡述了健康科普的規範化管理、傳播形式應用、聚合平台建設、內容生產技巧等,內容新穎、指導性強,參會學員全程認真聆聽,授課滿意度高。
本次培訓搭建了全市新媒體[2]健康科普傳播的交流平台,進一步調動、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利用新媒體開展健康科普傳播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推動全市健康科普工作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 ↑ 腦血管病的常見表現是什麼?,搜狐,2018-10-20
- ↑ 新媒體有哪些特點與優勢,搜狐,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