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五加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加皮,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槓柳的乾燥根皮。春、秋二季採挖,剝取根皮,曬乾。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皮。

性 味

味辛、苦,性溫。

歸 經

肝、腎、心經。

功 能

有利水消腫,祛風濕,強筋骨的功效。

主 治

用於治療下肢浮腫,心悸氣短,風寒濕痹,腰膝酸軟。

用法用量

內服: 煎湯,1.5~3錢; 浸酒或入丸、散。 [1]

生理特性

蔓生灌木,具乳汁。葉對生,膜質,披針形,長5~225px,寬1.5~62.5px,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側脈多對。聚傘花序腋生;花冠紫紅色,裂片5,內部被疏矛橇 ;副花冠環狀,頂端5裂,裂片絲狀,伸長,被柔毛。蓇葖果雙生。種子頂端具白色絹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毒理作用

香加皮有較強毒性,較小劑量注射即可引起蟾蜍、小鼠死亡;免、犬靜注可使血壓先升後降,呼吸麻痹而於數分鐘內死亡;香加皮製劑1g/kg給貓灌服即可致死。北五加皮粗甙家鴿最小致死量為2.62±0.11mg/kg。據臨床報道,服用北五加皮後致中毒者並不少見,主要表現為嚴重心律失常。說明北五加皮其毒性反應與洋地黃類藥物相似,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是過量的早期表現。

禁 忌

不宜過量服用。血熱、旰陽上亢者忌用。 本品有毒,不可作五加科植物五加皮的代用品,亦不宜過量或持續長期服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產 地

生于山野、河邊、砂質地。主產山西、河南、河北、山東。

參考資料

  1. [ttps://www.baidu.com/s?wd=北五加皮&ie=utf-8&tn=02049043_8_pg&ch=12 北五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