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腮腺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化膿性腮腺炎,又稱斑點狀腮腺炎、慢性復發性腮腺炎,是最常見的涎腺炎症,可發生於一側,也可發生於雙側。成年人及兒童發生者其轉歸有顯著不同。這是一種源於口腔的上行性感染,通常由可累及腮腺管口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典型的感染發生於因進食少或因服用抗膽鹼能類藥物而口腔乾燥的老年人或慢性病人,以及全麻後的病人,見有發熱,寒戰和單側腮腺疼痛和腫脹;腮腺堅硬且有觸痛,其上方皮膚出現紅斑和水腫。壓迫腮腺使膿液從腮腺管流出,塗片後往往可見成堆的革蘭氏陽性球菌。[1]
病因學
化膿性腮腺炎較少見。為化膿性致病菌所引起,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多數並發於一些患有嚴重疾病(如急性傳染病)或大手術後的病員。 正常時,腮腺分泌大量唾液經腮腺導管排入口腔,有幫助消化及沖洗自潔作用。重病及消耗性疾病,如急性傳染病後期或胸、腹部大手術後的病員,機體抵抗力下降,全身及口腔的免疫能力減弱,唾液分泌功能障礙,致病菌經腮腺導管逆行進入腺體而發生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此外,外傷或周圍組織炎症的擴展,涎石、疤痕攣縮等影響唾液排除,亦可引起本病。
發病急驟。多數病員有高熱、寒戰、全身不適、白細胞增多等全身症狀。少數病員由於機體狀況衰竭,上述全身反應可不明顯。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多發生於一側。患側腮腺區紅腫明顯,下頜後凹消失,耳垂上翹。由於腮腺包膜緻密,腫脹受到約束,內部壓力增高,故疼痛劇烈,觸壓痛明顯。有程度不等的強口受限。患側腮腺導管開口處紅腫,有膿性分泌物排出。由於筋膜分隔,膿腫常為多個、分散的小膿灶,故早期無典型的波動感。診斷時要注意和流行性腮腺炎鑑別。後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多見於小兒,有接觸傳染史,常為雙側性。腮腺導管開口處無膿性分泌物。白細胞總數不高,分類中淋巴細胞比例增多。[2]
疾病概述
腮腺炎分為急性化膿性腮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兩種。臨床表現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的初期症狀主要為疼痛,逐漸引起以耳垂為中心的腮腺區腫大,腮腺導管口可呈現紅腫,壓迫腫大的腮腺區導管口可流出膿性或炎性分泌物。如不及時治療感染,可使腺體組織壞死,擴散到整個腮腺組織並向周圍組織擴散。
治療炎症初期即漿液性炎症期,可採用抗生素治療,如青毒素和鏈黴素聯合治療或其他廣譜抗生素治療。局部可用理療,如超短波、紅外線,或中藥外敷。局部含漱,清潔口腔。並飲用酸性食物,促使分泌。如經保守治療,炎症不能控制,患者有跳疼,局部出現可凹性水腫,或壓迫腮腺組織,腮腺導管有膿液流出。切開引流在局麻下進行,切口在耳屏前方或下頜角後緣,要用大號血管鉗插入腮腺,要分離各個腺小葉的膿腔。切開時要避免損傷面神經。[3]
症狀體徵
常為單側受累,雙側同時發生者少見。炎症早期,
症狀輕微或不明顯,腮腺區輕微疼痛、腫大、壓痛。導管口輕度紅腫、疼痛。若處理及時,可使炎症消散。若未能及時控制,炎症進一步發展,則可使腺組織化膿、壞死,。此時疼痛加劇,呈持續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區以耳垂為中心腫脹明顯,耳垂被上抬。進一步發展,炎症擴散到腮腺周圍組織,伴發蜂窩織炎。皮膚發紅、水腫,呈硬性侵潤,觸痛明顯,可出現輕度張口受限,腮腺導管口明顯紅腫,輕輕按摩腺體,可見膿液自導管口溢出,有時甚至可見膿栓堵塞於導管口。
患者全身中毒症狀明顯,體溫可高達40℃以上,脈搏、呼吸加快,白細胞總數增加,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上升,核左移,可出現中毒顆粒。纖維結締組織將腮腺分割為很多小葉,腮腺炎形成的膿腫多為散在多發性膿腫,分散在小葉內。腮腺淺面的腮腺咬肌筋膜非常緻密,膿腫未穿破以前不遺捫及波動感而呈硬性侵潤塊。穿破腮腺包膜後,膿液進入鄰近組織或間隙,引起其他間隙的蜂窩織炎或膿腫。腮腺深面的包膜薄弱,膿腫穿破後可進入咽旁或咽後間隙,或沿着頸部間隙向下擴散到縱隔,向上可通底擴散到頭顱內,通過這些途徑擴散的機會不多,一旦發生,則病情嚴重而危險。[4]
臨床表現
化膿性腮腺炎的初期症狀主要為疼痛,逐漸引起以耳垂為中心的腮腺區腫大,腮腺導管口可呈現紅腫,壓迫腫大的腮腺區導管口可流出膿性或炎性分泌物。如不及時治療感染,可使腺體組織壞死,擴散到整個腮腺組織並向周圍組織擴散。炎症初期全身反應不明顯。病情加重,可引起高燒,有時可高達40℃,白細胞特別是中性粒細胞增高。全身反應主要取決於細菌的毒力和病人機體的情況。
化膿性腮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病原菌不同,治療方法有所不同,要予以鑑別。後者主要為兒童,有接觸史,多為雙側,白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比例不高,但在分類計數中淋巴細胞增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期血液及小便中澱粉酶增高。流行性腮腺炎一般有終身免疫力。
治療方案
- 針對發病原因 糾正機體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維持體液平衡。必要時輸入複方氨基酸等以提高肌體抵抗力。
- 選用有效抗生素:應用大劑量青黴素或適量頭孢黴素等抗革蘭陽性球菌的抗生素,並從腮腺導管口取膿性分泌物作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選用最敏感的抗生素。
- 其他保守治療:炎症早期可用熱敷、理療、外敷如意金黃散,引用酸性飲料或口含維生素C片或口服1%毛果芸香鹼3-5滴(2-3mg)恩,每天2-3次,可增加唾液分泌。溫熱的硼酸、碳酸氫鈉溶液等消毒漱口劑也有助於炎症的控制。
- 切開引流:以發展至化膿時,必須切開引流。其特徵是:局部有明顯的凹陷性水腫,局部有跳痛並有局限性壓痛點,穿刺躊躇膿液;腮腺導管口有膿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狀明顯。切開引流的方法:局部侵潤麻醉。耳前及下頜支後緣處從耳屏往下至下頜角作切口,皮膚、皮下組織及腮腺咬肌筋膜液積聚於筋膜下者,即可得到引流。如無膿液溢出,可用彎血管鉗插入腮腺實質的膿腔中引流膿液。因常為多發性膿腫,應注意向不同方向分離,分開各個腺小葉的膿腔。沖洗後安橡皮引流條,以後每天用生理鹽水沖洗,更換引流條。
炎症初期即漿液性炎症期,可採用抗生素治療,如青毒素和鏈黴素聯合治療或其他廣譜抗生素治療。局部可用理療,如超短波、紅外線,或中藥外敷。局部含漱,清潔口腔。並飲用酸性食物,促使分泌。如經保守治療,炎症不能控制,患者有跳疼,局部出現可凹性水腫,或壓迫腮腺組織,腮腺導管有膿液流出。應一方面將此膿液作藥敏培養,另一方面則應作切開引流術。由於腮腺筋膜密,當膿腫形成時,很難捫到波動。
切開引流在局麻下進行,切口在耳屏前方或下頜角後緣,要用大號血管鉗插入腮腺,要分離各個腺小葉的膿腔。切開時要避免損傷面神經。
預防
化膿性腮腺炎主要是逆行感染,因此,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是預防其發病的重要環節。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必要時應做牙周潔治術。一些體質虛弱、長期臥床、高熱或禁食的患者常可發生脫水,更應加強口腔護理(如認真刷牙、常用洗必泰溶液嗽口等),保持體液平衡,加強營養及抗感染治療。患者在進行大手術後,特別是腹腔手術,涎腺可發生反射性功能降低或停止。醫生應該想到患者有發生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的可能性,並加強手術前後處理,維持患者正常出入量及體液平衡,糾正機體缺水和電解質紊亂,必要時輸少量新鮮血液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採取上述預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的發生。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