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岩石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化石岩石學 |
化石岩石學就是利用殘存的化石碎片或碎屑去還原化石的本來面貌的一門科學,確切地說,化石岩石學是介於古生物學和沉積岩石學之間的一門邊緣科學,是用岩石學方法研究生物化石及其集合體——生物岩。
簡介
其研究內容包括生物化石的礦物成分和顯微結構構造、化石碎片鏡下鑑定,以及生物岩的化石組合和生物相環境。其研究目的是為了對礦化實體化石正確鑑定和合理分類,探索古生物之間的演化關係;鑑定沉積岩中生物化石碎片以確定沉積環境和時代;研究生物沉積岩以推測其含礦遠景或開發前景。研究內容包括:(1)無脊椎動物化石岩石學:研究原生、海綿、腔腸、環節、節肢、苔蘚、腕足、軟體、棘皮和牙索動物化石的礦物成分和顯微結構構造及其成因和演化。在棘皮動物中還研究鎂方解石單晶的C軸定向和構架類型。(2)脊椎動物化石岩石學:研究硬骨、礦化軟骨、牙齒(特別是牙釉質)、鱗片、耳石和蛋殼化石的礦物成分和顯微結構構造及其成因和演化。(3)化石顯微構造:研究蛋層及其組合、穿孔和生長紋類型及其成因。(4)顯微結構的分類和演化:研究過渡性結構類型以完善顯微結構分類,仔細研究各種結構的接觸關係以準確確定演化順序和相互關係。(5)化石礦物的種類和演化:用化學和物理方法推斷原始鎂方解石和碳氟磷灰石。尋找雙礦物化石,研究礦物之間的接觸關係以確定演化順序。(6)化石碎片鑑定方法:用化石形態、顯微結構構造和礦物成分,建立系統的、有效的鑑定表和檢索系統,類似光性礦物鑑定。(7)化石組合和生物相環境:鑑定碳酸鹽、磷酸鈣和非晶硅化石組合,推測它們的相環境。
評價
化石岩石學主要應用偏光顯微鏡進行研究。採用岩石薄片鑑定其中生物化石碎片,用化石薄片鑑定礦物成分、顯微結構構造和形態,也可採用散裝薄片或油浸載片直接鑑定直徑或厚度小於30μm的微體化石或化石粉末。研究生物晶體軸方位,可用弗氏台。詳細研究顯微結構的晶體大小、形狀和排列,可應用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研究化石的礦物成分及其離子置換可應用X光衍射儀和紅外光譜,也可用X衍射研究礦物晶格和晶面。鑑定生物化石碎片時可按所測得礦物成分、結構類型和形態特徵在鑑定表上查閱可能的化石類型,再用顯微構造等其他特徵加以區別,最後用化石組合分析相環境。這是一門極有發展潛力的學科,特別是在石油、天然氣勘探領域,利用化石岩石學可以有效地解決鑽井岩心中的化石碎片或碎屑的鑑定,從而能夠順利地確定地層層位,完成地層對比任務,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