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包鳴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包鳴泉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包鳴泉

國籍; 中國

民族;漢族

性別;男

包鳴泉,省昭通市城關鎮人。昭通地區享有盛譽的教育家,書法家。精幹書法篆刻,造詣極深厚。[1]

人物簡介

包鳴泉先生是昭通市城關鎮人,是昭通地區享有盛譽的教育家書法家。包鳴泉精幹書法篆刻,造詣極深厚。書法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獨樹一幟。

用筆道勁,筆力飄逸、灑脫,於規矩中別具新意。其成就影響,遍及西南各省,作品曾在成都貴陽昆明思茅等地展出,受到書法界的好評。篆刻以漢印為宗,上溯史藉,兼參隸意,沉雄樸厚。在書法教學上,主張"專工一家,博採眾長"。

人物軼事

1913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二師範,1918年畢業後,懷着教育救國願望,投入昭通教育事業,執教於縣立小學。

1931年任縣立小學校長。

從1933年起,在雲南省立第二中學任國文教員。

1934年7月,與楊履乾一道編寫《民國昭通縣誌》稿,他倆在有關人士協助下,歷盡艱辛,至1935年3月,完成24卷志稿。

1943年6月,包鳴泉任縣臨時參議會副議長,1944年12月,任縣第一屆參議會議長。同年,昭通縣立中學成立,包鳴泉任第一任校長。學校開創之初,條件差,一切籌建事宜,他都與同事慎重斟酌。縣中教職員工認真負責,學生勤奮刻苦,校風民主,深受社會各界稱讚。

1945年上半年,積極支持學生辦壁報,並題詞:"言論儘量發揮,文章盡力寫作。"鼓勵學生學習時事,關心國家大事。5月2日,蘇聯紅軍攻克柏林消息傳到昭通,群情振奮。昭通5所中學學生自治會決定在5月4日召開慶祝大會並遊行。包鳴泉讚揚學生舉動,讓學校總務處準備小紙旗、標語用紙等供學生使用。

1945年,昆明"一二·一"慘案消息傳到昭通後,包在給學生上課時,講述慘案經過。當他講到昆明警備司令關麟征說:"學生有爭取民主的自由,我們有開槍的自由"時,憤怒地連講幾遍:"卑鄙!無恥!真是卑鄙無恥!"眼睛也濕潤了,講不下去,取下眼鏡擦幾次,課堂上鴉雀無聲,學生受到極大震動。最後,他提高嗓音質問道:"學生犯了什麼罪?為什麼要屠殺學生?真是黑暗透頂!"在他愛國激情鼓動下,縣中全體學生參加了5個中學聯合組織的聲援昆明學生正義鬥爭活動,舉行追悼會和遊行示威、宣傳演講、募捐等活動。包鳴泉還為追悼會寫"一二·一慘案,上為日星,下為河嶽;億萬億哀聲,見諸天地,質諸鬼神"輓聯,表達他內心悲憤。包鳴泉在昭通從事教育工作58年。在教學之餘,他還精於書法和篆刻。其書法落筆不苟,深有意態,筆力飄逸、灑脫,於規矩中別有新意,獨立成體。作品在成都、貴陽、昆明、思茅等地展出。篆刻以漢印為宗,兼參隸意,淳樸雄厚。在書法教學上,主張"博採眾長,專工一家。"他是雲南省書法協會會員、昭通地區書法協會名譽理事長。

1947年,為支應內戰軍需,國民黨怔斂元度,國統區物價暴漲,珠薪米桂,教師生活苦不堪言。為此,包鳴泉向當局據理力爭,要求以實物折發工資。奔走呼籲,陳情說理,終得以實現。8月27日是孔子誕辰,也是民國官定的教師節。地方當局要利用祭孔的機會,大肆揮霍,同時宣揚自己尊師重教的:'德政"。一些得到了實物折發工資的惠利的教師也對當局感激涕零,有幾位甚至隱忍不住地跳出來以詩文阿諛奉承權貴。包鳴泉對同道中某些人深感失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更對當局別有用心地隱惡揚善憤慨。至期,祭過孔子,蒞會的軍政首腦們喜滋滋地走進宴會廳,正要享用孔聖人的餘蔭福澤時,包嗚泉把一幅墨意淋漓的對聯貼到了宴會廳門上。聯雲:

可嘆讀書人,惟知煮藿烹葵,茹苦合辛安一飽;

豈為謀食寸,不借敲骨吸髓,吮膏吸血糜千金!

輿論譁然!民心大快!包鳴泉的結局又怎樣呢?

摔了烏紗,丟了俸祿,君子坦蕩蕩,攜着妻兒,

從城裡搬到市郊的油榨房當一個老農、老圃。喬遷之喜,書法家不能不留下點筆墨韻致,

包鳴泉也為新居寫了一副對聯:"教子勤鋤菜,作詩笑打油。"--多了幾分調侃人生,幽默世事的情趣。

解放後,包鳴泉書"朝聞道,夕死可也"置諸案頭,自勉、自警、自勵,教書育人,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學子。一代宗師,後學敬仰。

包鳴泉精幹書法、篆刻,造詣極深厚。書法初學米帝趙盂習?,後宗"二王",繼之取法魏晉,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獨樹一幟。凡所書,落筆一絲不苟,體勢緊密,姿態朗逸,而點劃所至,深有意興。用筆道勁,其筆力飄逸、灑脫,於規矩中別具新意。其成就影響,遍及西南各省,作品曾在成都貴陽昆明思茅等地展出,受到書法界的好評。篆刻以漢印為宗,上溯史藉,兼參隸意,故沉雄樸厚。在書法教學上,主張"專工一家,博採眾長"。他說:"專工即下定恆心,學像一種帖,以之為基礎。博採即多讀帖多臨帖,融進諸家之長,創造出自家的風格。"

1983年11月12日,包鳴泉援筆書錄陳毅詩:"黃昏細雨入不寐,夤夜隔窗數雪花。"至夜,溘然長逝,享年九十。

以翰墨入世,以至誠立身。真性情,真澹泊,真境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