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勐臘隆背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勐臘隆背蛛

中文學名:勐臘隆背蛛

拉丁學名:Tyloridamengla

(Zhu, Song et Zhang,2003)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螯肢亞門

綱:蛛形綱

亞 綱:柄腹亞綱

目:蜘蛛目

亞 目:後紡亞目

科:肖蛸科

亞 科:銀鱗蛛亞科

屬:隆背蛛屬

種:勐臘隆背蛛

總 科:圓蛛總科

勐臘隆背蛛,學名 Tyloridamengla (Zhu, Song et Zhang,2003),蛛形目肖蛸科隆背蛛屬的一種蜘蛛。 [1]

勐臘隆背蛛基本信息

編號: 3193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OPISTHOTHELAE 中文亞目: 後紡亞目

總科: 圓蛛總科 superf: Araneoidea 中文科名: 肖蛸科 拉丁科名: Tetragnathidae 中文亞科: 銀鱗蛛亞科 拉丁亞科: Leucauginae 中文屬名: 隆背蛛屬 拉丁屬名: Tylorida

拉丁種名: mengla 定名人:Zhu, Song et Zhang 年代:2003 中文名:勐臘隆背蛛

勐臘隆背蛛原始文獻: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303-304.

勐臘隆背蛛模式產地:

雲南勐臘縣

勐臘隆背蛛國內分布:

雲南(勐臘縣)。

勐臘隆背蛛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303-304

勐臘隆背蛛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6.12:頭胸部長2.70,寬1.98;腹部長3.87,寬3.06。背甲黃褐色,兩側緣淺黑褐色,眼區至中窩之間為卵圓形淺黑褐色斑,中窩到背甲後緣之間為一較窄的縱條斑。

頸溝明顯,中部具一凹坑。中窩較淺,三角形。兩眼列均後凹,等寬。間接眼具較寬的舟型反光色素層。

眼的基部有較窄的黑色眼斑。前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眼間距(0.20:0.15);後中側眼間距大於後中眼間距(0.26:0.13);前、後側眼相接。

中眼域長0.53,前邊寬0.53,後邊寬0.48。前中眼>前側眼>後中眼=後側眼(0.23:0.20:0.18:0.18)。額高0.15,明顯小於前中眼的直徑。

螯肢黑褐色,前齒堤有3齒,後齒堤有4齒。下唇、顎葉和胸板均為黑褐色。步足黃褐色,腿節末端、脛節的基部、中部和端部以及後跗節的末端黑褐色;

腿節和脛節散布很多黑色小斑點。步足的刺少,短而細。腿節Ⅰ具3根前側刺,脛節Ⅰ具2根前側刺。腿節Ⅰ、Ⅱ具2列3根聽毛;

腿節Ⅲ具3列8根聽毛,腿節Ⅳ具2列7根聽毛,脛節具1~3列聽毛。跗節的跗節器位於近側半部近頂部,較大,直徑約為0.04。

步足測量:Ⅰ14.40(4.05+4.59+4.50+1.26),lI 9.99(2.97+3.06+2.88+1.08),Ⅲ 5.31(1.71+1.53+1.35+0.72),Ⅳ8.37(2.70+2.52+2.34+0.81)。

足式:1,2,4,3。腹部卵圓形,背面前部稍隆起。背面土黃色,具黑色斑點和條紋。腹面黑褐色,中部中央的兩側呈土黃色。外雌器呈蘑菇狀,中隔寬大於長。 [2]

勐臘隆背蛛鑑別特徵

本新種的腹部形狀近似於橫帶隆背蛛Tyloridaventralis,但本種的頭部中央無淺色縱條紋;外雌器呈蘑菇狀;腹部後端呈圓形,腹部腹面中央黑褐色,而不同於後者。

勐臘隆背蛛地理分布

雲南(勐臘縣)。[3]

參考來源

  1. 勐臘隆背蛛, 植物智, 2020-01-18
  2. 原來勐臘隆背蛛長這樣_好看視頻 - 秒懂視頻V  視頻時長 00:50 2019年12月27日 - 原來勐臘隆背蛛長這樣,本視頻由秒懂視頻V原創提供,0次播放,好看視頻是由百度團隊打造的集內涵和顏值於一身的專業...
  3. 勐臘隆背蛛 .中國動物物種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