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Totoaba macdonaldi),又名加州犬型黃花魚或麥氏托頭石首魚,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特有的一種石首魚。它們以往數量很豐富,但因密集的捕漁令它們變得很稀有,故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及被列為瀕危物種。

簡介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的群落主要分為兩群。幼魚會在科羅拉多河三角洲生活,而成魚則會在較深水的加利福尼亞灣中棲息。成魚在4月及5月間會遷徙至科羅拉多河三角洲產卵。1歲大的在鹽度約為2%的鹽度中代謝能力最高,這個鹽度的環境正是科羅拉多河分流前的天然環境。由於失去淡水,三角洲的鹽度一般為大於3.5%。

評價

因在美國分流科羅拉多河令三角洲的淡水大幅減少,嚴重影響三角洲內的環境及加利福尼亞灣的鹽度。於1910年至1920年間,因建築水壩而令淡水流入科羅拉多河河口只余約4%。這是它們數量大幅減少的原因。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的漁業於1920年代開始。於1943年漁獲就有2000噸,但於1975年因墨西哥保護它們就下降到只有50噸。在漁業前它們的數量很豐富,但卻沒有實際的證據。研究發現它們的數量很少但穩定,比1975年漁業被禁止時稍高。但現時仍有一些非法捕漁,且被出口至美國。[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