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農·奉詔勵農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勸農·奉詔勵農耦》是宋朝詩人張嵲的作品。嵲為陳與義之表侄,少時嘗從受學。故劉克莊《後村詩話》謂其詩句法與簡齋相似。而於五言古詩尤極賞其語意高簡,意味深遠。又克莊所摘七言絕句,如《故園墳樹想青蔥》諸篇,尤能以標格見長。而集中似此類者尚多。大抵絕句清和婉約,較勝與義。其他雖未能遽相方駕,而氣體高朗,頗足以自名一家。至古文典雅沈實,亦尚有北宋諸家矩矱。所上奏議,如《論和戰守》、《論攻取》等篇,於當時事勢,尤條析詳明。
“ |
奉詔勵農耦,建旟行近郊。 流雲生薄陰,遠色澹平皋。 溪口逾散渙,山遠始岧嶢。 柔荑展翠茵,穹石架長橋。 暫休佳士廬,竹樹幹雲霄。 步障疑圍飾,雜花競嫻妖。 妝面羞短垣,兒童驚鼓饒。 皇恩信廣大,只事因游遨。 競識使君車,夫婦雜顛毛。 竟夕不知回,偃月生林梢。 已舉候亭火,猶滯川上橈。 撫己愧民氓,歸思戒屯膏。 |
” |
— [宋]張嵲 |
宋代詩歌
宋詩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又自具特色。文學史上提到宋詩﹐有時是作為宋代詩歌的簡稱﹐有時則指某種與唐詩相對的詩歌風格。宋代詩歌依時間先後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發展時期。雖然其成就不如唐詩﹐但對後世的影響仍然很大,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
宋詩的特點﹐一般認為最主要的是議論化﹑散文化。「以文為詩」﹐唐代個別詩人如韓愈等已開其端﹐但奉為圭臬﹐因之蔚為一代詩風者則自歐陽修﹑梅堯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而達到極致。由「以文為詩」到「以議論為詩」﹐宋詩之所以在強大的唐詩影響之下獨樹一幟﹐形成自己的這一風格特徵﹐有著深刻的時代根源。北宋時期﹐政治改革和隨之出現的朋黨之爭﹐從慶曆新政到王安石變法﹐一直是知識分子關心的主要問題。終南宋之世﹐主戰和主和﹐又將朝野士人分成旗幟鮮明的兩大派。絕大多數詩人具有官僚和知識分子雙重身份﹐「開口攬時事﹐論議爭煌煌」﹐是這批人的共同特徵。其次﹐宋代儒學[2]一改唐人死守前代註疏的舊習﹐疑經惑古﹐以己意解經﹐蔚為風氣﹐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學者化的身份。所謂某人好議論﹐主要就是由這兩個特殊的時代背景所促成。
視頻
勸農·奉詔勵農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宋詩》,國學大師
- ↑ 論中國儒學之沉浮變遷,豆丁網,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