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川縣沙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劍川縣沙溪鎮位於劍川縣東南部,距縣城32千米,地處大理麗江香格里拉三大旅遊區之間,東南與洱源縣交界,西北與劍川縣彌沙羊岑甸南相鄰沙溪鎮版圖總面積287平方千米,轄14個行政村,有常住人口23743人(2017)。沙溪鎮先後獲得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雲南旅遊名鎮、108個中國村莊名、中國鄉村文化遺產地標村莊名錄等榮譽稱號。2010年,該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40萬元。2016年12月7日,沙溪鎮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1]

中文名稱: 沙溪鎮

行政區類別: 建制鎮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下轄地區: 轄寺登村等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沙溪鎮寺登村寺登街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區碼: 671300

地理位置: 雲南省劍川縣西南部

面 積: 287平方千米

人 口: 23743人(2017)

氣候條件: 北溫帶溫涼層

著名景點: 寺登街、石寶山、白龍潭、華叢山、馬坪關等

車牌代碼: 雲L

建制沿革

唐前期南詔興起之初,沙溪便是洱海流域北部的一個「詔」(矣羅實詔),

屬統帥楚雄州西部至大理州境內各少數民族羈縻州的劍南道姚州都督府。

明代以前,沙溪曾被稱為「殺退」、「殺腿」。

明代後期,使用「沙溪」之稱,《徐霞客遊記》中稱:「劍川湖之流,合駝強江出峽貫於川中,所謂沙溪也。其塢東西闊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劍川州皆來取足焉。」此處的「劍川湖,在劍川州東,周數十里,流入趙州境」。「駝強」即「桃羌」,屬口音之誤。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說:「桃羌河,在州(劍川州)南三十里。」

沙溪在清代時稱「沙溪圖」。

民國十年(1921年),沙溪圖改為劍川第四區。

民國十年(1930年),為寺登鎮。

1949年,劍川縣解放,改稱劍川縣第四區。

1958年,劍川縣第四區撤銷,改為沙溪公社。

1962年,沙溪公社改稱沙溪區。

1970年,撤區建人民公社,沙溪區稱沙溪公社。

1984年,區級政權進行體制改革,撤銷沙溪公社,建立沙溪區。

1988年起,設沙溪鄉。

2001年,沙溪撤區設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沙溪鎮轄寺登村、東南村、華龍村、北龍村、四聯村、甸頭村、沙坪村、石龍村、長樂村、鰲鳳村、燈塔村、溪南村、紅星村、聯合村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寺登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沙溪鎮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區老君山片區東南端,位於大理風景名勝區與香格里拉、麗江之間;地處北緯36°11′—26°19′,東經99°45′—99°58′之間;東接洱源縣牛街鄉,南接洱源縣喬後鎮,西接劍川縣彌沙鄉,北接劍川縣甸南鎮;沙溪壩四面環山,瀾滄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版圖總面積2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沙溪鎮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100米,壩子南端米子坪村海拔1973米,為境內最低海拔點,最東端三棵樁村海拔3150米,為最高海拔點。東西橫距28千米,南北縱距35千米。 土壤分布為暗棕壤、棕壤、紅棕壤、黃棕壤。

氣候條件

沙溪鎮氣候屬北溫帶溫涼層,年均氣溫12.3℃,年日照時數2400小時,年降水量790毫米,壩子中部為全縣最少降水處,降水671毫米,無霜期215天左右。

自然資源

沙溪鎮鎮居於金龍河——黑潓江水系南部,黑潓江由北向南流經整個壩子。 境內有長樂水庫、石龍水庫,蓄水量共56萬立方米。

耕地資源

截至2011年,沙溪鎮有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9250萬畝,占總面積8.9%;林地37.4萬畝,占86.7%;荒山、草地1.8萬畝,占4.2%;水面815畝,占0.2%。73%的耕地面積分布於壩區,其餘為山區耕地。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沙溪鎮有常住人口23172人,其中戶籍人口5988戶,居住有漢、白、彝、傈僳、納西等民族,其中白族為主要民族,占總人口85%。 總人口23743人(2017)。

地方文化

石寶山歌會

石寶山歌會為傳統的盛大民族節日,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寶山舉行。歌會期間,劍川、洱源、麗江、蘭坪、大理等地的白族群眾和歌手都穿上民族盛裝。石寶山歌會的主要內容一是對調賽歌,許許多多的白族歌手和青年小伙子、小姑娘都到石寶山上來對白族調、唱情歌。

二月八太子會

二月八太子會是沙溪壩傳統的宗教民俗活動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六至二月初八在寺登街舉行,二月初六起由佛教「阿吒力」信士們至「興教寺」將「太子」(少年釋迦牟尼)請到本主廟中,初七祭祀拜佛,初八下午時分,即送佛返回興教寺。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獨有的一種原始宗教崇拜,「本主」被視為地方保護神,每個白族村寨都有自己的獨立本主廟。本主廟中泥塑的雕像稱「坐像」,用香柏樹等上好木質的材料雕刻成一套與正廳塑像相似的完整的雕像,稱「行像」。每逢祭祀本主時,全村老幼一起參加,焚香沐浴後將本主行像請到村里稱為「下殿」的本主行宮。迎本主活動中,人們組織打霸王鞭,跳「耕牛舞」,唱滇戲,老年人們組織焚香禱告。

經濟概況

綜述

2009年,沙溪鎮實現地區經濟總收入8645萬元,比2008年增長30.7%;固定資產投資2440.67萬元,比2008年增長23.2%;招商引資協議資金1000萬元,比2008年增長22.5%。

2010年,沙溪鎮實現地區經濟總收入8440萬元,財政總收入617萬元,年均增長74.4%,財政支出450萬元,年均增長30%。

2011年,沙溪鎮固定資產投資5147萬元,比2010年增長24.38%;招商引資協議資金10015萬元,,財政收入75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55%,財政支出15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12元,比2010年增長35.4%。

第一產業

2009年,沙溪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9466.71萬元,比2008年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2047元,比2008年增長19%。

2010年,沙溪鎮實現畜牧業總產值1648.11萬元,林業收入95.39萬元,漁業收入37萬元。

2011年,沙溪鎮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212元,比2010年增長35.4%。

第二產業

2011年,沙溪鎮第二產業主要為農副產品加工 ,實現地區工業收入2653.7萬元。

第三產業

商業

2010年,沙溪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76.6萬元,年均增長16.4%。

旅遊業

2011年,沙溪鎮共接待海內外遊客6萬人(次),其中:國外遊客1.2萬人(次),實現旅遊社會總收入900萬元。2012年上半年,沙溪鎮1至5月接待海內外遊客8.28萬人(次),同比增長31%,其中海外遊客1.62萬人(次),實現旅遊社會總收入5700萬元。2014年,沙溪鎮接待國內外遊客11.6萬人次,實現旅遊社會收入3040萬元。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截至2011年,沙溪鎮城鎮建成區面積1.2平方千米,城鎮化率22.58%。實施「1·1」地震恢復重建,平甸公路沙溪段油路改造,黑潓江過鎮段整治和河濱路建設,完成14個村委會辦公大樓建設和衛生室建設,12個村水利血防安全飲水工程,12個村家畜血防圈舍改造項目和14個村農村電網改造工程。2007年,沙溪鎮啟動了16項建設項目:甸頭引水溝以工代賑工程,東南村麥地溝和紅星村雙合煙水工程,寺登中心完小教學樓工程,聯合希望小學建設工程,東南、長樂兩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東北甸電站等工程。

文化教育

截至2011年,沙溪鎮有初級中學1個,13所完全小學,14個辦學校點,文化站1個,村級黨團活動室14個,村文化活動室2個,業餘文藝宣傳隊48個。2010年,沙溪鎮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青壯年文盲率由2005年的0.4%降至0.21%,廣播和電視覆蓋率由2005年的98%上升到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沙溪鎮有沙溪衛生院和14個村衛生室。

交通

劍川——喬後公路和平(坡)甸(南)公路橫穿沙溪鎮境內,境內全長35千米。截止2011年,沙溪鎮村委會通公路率100%。

視頻

雲南劍川沙溪古鎮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