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葉冬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劍葉冬青 |
劍葉冬青(學名:Ilex lancilimba Merr.)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3-10米;葉革質,披針形或狹長圓形,全緣,稍反卷,葉面深綠色;花序為聚傘花序或近傘形狀,花瓣卵狀長圓形,單生葉腋;花4-6基數,花萼及花冠同雄花,淡綠白色;果橢圓形,稀球形,分核4-6,平滑,背部1深縱溝;內果皮革質或近木質。生長於海拔300米至1,800米的地區,一般生于山谷森林中或灌木叢中。分布於中國福建、廣西、廣東、海南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劍葉冬青
- 拉丁學名: Ilex lancilimba Merr.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冬青科
- 屬:冬青屬
- 種: 劍葉冬青
- 命名者及年代: Merr, 1929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3-10米,胸徑約20厘米;樹皮灰白色,平滑。小枝粗而直,二、三年生枝灰色,具縱棱及皺紋,葉痕半圓形,總果梗痕與其相聯,形成長圓形隆起的疤痕,幾無毛,當年生幼枝具縱棱及溝,被硫黃色捲曲短柔毛,溝內更密;頂芽卵狀圓錐形,漸尖,芽鱗密被淡黃色短柔毛。葉生於1-2年生枝上,葉片革質,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9-16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鈍,全緣,稍反卷,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無光澤,或葉面略具光澤,主脈在葉面凸起,平或中央具1凹槽,幼時被短柔毛,後變無毛,在背面隆起,無毛,側脈10-16對,在兩面稍隆起,並於葉緣附近網結,網狀脈兩面可見;
- 葉柄長1.5-2.5厘米,疏被微柔毛,上半段具葉片下沿的狹翅;托葉無。聚傘花序單生於當年生枝下部葉腋內或鱗片腋內,總花梗及花梗均被淡黃色短柔毛;花4基數。雄花序為3回二歧或三歧聚傘花序,總花梗長5-14毫米,二級分枝常發育,花梗長1.5-2毫米;花萼盤狀,直徑約3毫米,4裂,裂片闊三角形,長約1毫米,基部寬約2毫米;花瓣卵狀長圓形,長2.5-3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短於花瓣,花葯長圓形;退化子房圓錐狀,微小。雌花序為具3花的聚傘花序,總花梗長約2毫米,花梗長1-2毫米;花萼及花冠同雄花,淡綠白色,4或5基數;退化雄蕊長約為花瓣的1/2,敗育花葯心形;
- 子房卵球形,直徑約2毫米,柱頭厚盤狀。果常單生於當年生枝葉腋內,果梗長4-6毫米,被淡黃色短柔毛;果球形,直徑10-12毫米,成熟時紅色,宿存花萼平展,四角形,宿存柱頭盤狀,4裂;分核4,長圓形,長約9毫米,背部寬4毫米,具寬而深的「U」形槽,平滑,無條紋,內果皮木質。花期3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1 800米的山谷森林中或灌木叢中。[1]
分布範圍
產自於中國福建(太寧)、廣東(大埔、饒平、樂昌、英德、新豐、陽春、陽山、封開、鼎湖山)、廣西(蒼梧、融水、金秀、欽州)和海南(陵水、保亭、崖縣、樂東、白沙、瓊中)等省區。
近種區別
該種以具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的葉片,果較大,直徑10-12毫米,常單生或2個聚生,果梗較短為特點;與顯脈冬青相似,但幼枝被黃褐色短柔毛,葉柄有狹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