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社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前進社區,地處南寧市良慶區大沙田西北部,東、南兩側分別有寬闊的金象大道、五象大道環繞,西北側是水塘江,社區占地面積1.47平方公里,人口總數37563人,是一個混合型的大型社區,其中:常住人口4145,流動人口32318人。駐轄區單位有學校、幼兒園、醫院、企業、住宅小區物業公司等共25個單位。[1]
中文名: 前進社區
社區占地面積: 1.47平方公里
人口總數: 37563人
常住人口: 4145人
社區介紹
由於前進社區交通便利、人口眾多,房屋租金便宜,是一個經商的好地方,曾於2007年3月榮獲國家商務部頒發「全國商業示範社區」稱號,同時還榮獲過南寧市節能減排示範社區、南寧市先進婦女組織等稱號。
社區辦公樓,始建於2003年8月,占地面積15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平方。
前身,為成立於1996年的邕寧縣大沙田開發區北區居委會。
2002年6月,正式成立居委會。
2007年,成立社區工作站。
2010年9月,成立前進社區居家養老工作站。
社區風氣
前進社區內治安狀況較好,民風樸實,鄰裡間和睦相處,絕大多數居民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如冬季鏟冰掃雪,能自願參加。鄰裡間發生緊急事件(生病等)能熱心相助。
居委會,一直注重對提高居民素質,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尤其,是注意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引導居民正確認識、理解下崗失業,從黨和政府對困難群體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方面,去體會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再反思個人應如何愛國,如何替國家排憂解難,樹立新的就業觀念,積極再就業。
願望,是使居民群眾,與政府和諧,大家同心協力,建設好社區、首都、國家。教育啟發,居民在享有自己權利的同時,還要進公民應盡的義務。
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提高居民群眾的全面素質,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但這是搞好社區各項工作的基礎,一定實實在在堅持下去。
2006年5月10日,貼出玉河改造公告,於1個月內完成拆遷工作,涉及社區705戶居民,已於2006年6月底,玉河拆遷搬走。
2006年9月,雨兒胡同3、5、7號開始微循環。
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群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麵窩窩為主。
改革開放以後,白面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
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
宴席檔次逐年升級,每席上菜有10個、12個、16個、24個不等。
經濟狀況
前進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
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
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
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
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
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社區工作
前進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
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群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着「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自行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 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
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
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
同時,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視頻
東城街道前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