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前詹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前詹鎮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南部海濱,西鄰神泉鎮,東接周田鎮與靖海鎮,南瀕中國南海,海岸線全長15公里,全鎮面積63平方公里。鎮區背枕丘陵,面向南海,屬沿海丘陵地帶。

前詹鎮被譽為荔枝之鄉

明清時期屬惠來縣酉頭都,民國時期屬第二區神泉區公所。1949年隸屬神泉區,1953年屬第六區,1958年9月隸屬普寧縣紅旗公社,1961年3月從惠來縣紅旗公社分開設立前詹人民公社,1983年11月,前詹人民公社改稱前詹區公所;1986年11月,前詹區公所改稱前詹鎮人民政府

南宋末期詹姓族人從外地遷至此地開基創村,因村落最靠近南端,且詹姓先到,故名"前詹"(前為方位,即前方,前面,詹為姓氏)。[1]

簡介

前詹鎮屬沿海丘陵地帶,海岸線長15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前詹鎮鎮政府位於前詹村,距惠來21公里。前詹鎮現有影劇院1座,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座位1430個;另外擁有有線電視站10個,電視覆蓋率達98%。

前詹鎮百姓以漁農為主,兼有漁業和鹽業。山地3.2萬畝,種植荔枝、柑桔、龍眼等水果約4000畝;沿海沙灘8400畝,種植木麻黃樹為主的防風林帶73條,全長2.5萬米,防風固沙效果好。耕地1.96萬畝,其中水田1.05萬畝,主種水稻、番薯、花生。沿海有6個村,亦農亦漁,各種漁船773隻,海產捕撈量年約400噸。鹽田2000畝。年產原鹽約200噸。建成的山塘、水庫7座,總庫容1720萬立方米。初級中學1所、小學15所、影劇院1座、衛生院1所。1987年工農業總產值960.81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48.28萬元。各村有簡易公路通鎮區,匯入庵泉公路,每日有班車通惠來、汕頭。境內有建於宋代的銘湖岩石洞古寺。

自然環境

鎮境山脈為關門山向南綿延的支脈,形成鎮北部山地丘陵。塔兜山位於鎮境東北,海拔205米,中間有銘湖溪,發源於關門山,集水面積41.6平方公里,其主流自濂溪村起轉向東南經西埔村、銘湖5村至斗南村入海,全長9.7公里。自西埔村至斗南村,建有防洪堤,長4公里。1975年經合修庵泉公路,在橋頭村修一防潮排水閘一座,枯水期,可落閘蓄淡水灌溉。

鎮鏡北高南低,北部為山區丘陵、中部為平原,南部為沿海沙灘,根據不同的地勢,群眾因地制宜,發展不同的經濟。[2]

基礎設施

交通

庵泉路(仙庵至神泉),省道。在 鎮境南部穿過,長11.5公里,是鎮出入境公路,西往惠城鎮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僅18公里。

大前路 (從神泉鎮大庶埔村至前詹村),全長18公里,鎮境內11.5公里,1958年建成等外級沙土路。2007年1月1日開始動工升級改造為東前戰備公路部分路段,該鎮境路段預計總投資680多萬元,改路擬建13.5公里,路基9米、水泥路面寬7米。

關橋路(從周田鎮關門到鎮內橋頭村),鎮境內約1公里,匯入庵泉公路。

前古公路(從前詹村至古杭村),全長15公里水泥公路,修建於2004年,途經西埔村,與銘湖片5村水泥村道連為一體。水利新中國成立後,鎮境內共建有水庫6座,總集水面積18公里,總庫容是1874萬平方米,其中中型水庫1座,古杭中水庫,集水面積12.2平方公里,庫容1386萬立方米;小(一)型水庫2座,古杭下水庫、岩前水庫,集水面積3.6平方公里,庫容402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3座,鳳坑、堤坑、山狗洞水庫,集水面積1.2公里,庫容86.1萬立方米;全鎮水庫灌溉渠道總長3.8萬米。

電力水力發電站1座,古杭中水庫壩後電站,1979年竣工,流量每秒1.4立方米,水頭6米,裝機1台55千瓦,年發電量13萬千瓦。鎮內從周田35千伏變電站輸送,距離7.5公里,1984年竣工供電,因效益低,加上年久失修,現已停用。2004年鎮境內有10千伏供電線路總長59.4公里,配10千伏變壓器58台,用戶電錶7055隻,全年購電量495.8萬千瓦時。有農村電工20人。

2006年初,廣東省粵電石碑山風能開發有限公司在前詹鎮區域內投資建設風機28個,跨越港寮村、島南村、仕兜村、前詹村、麥田場等5個村(場),總投資11838萬元。於當年底,全面建成並試產。

郵電全鎮程控交換機容量5000多門,已安裝電話機用戶共4900多戶。長途電信電路達960路。

農業

前詹鎮屬沿海農業鎮,改革開放後,因地勢和資源條件不同,根據山區、平原、沿海的地方特點,因地制宜,發揮各自的優勢,糧果種植和水產養殖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增長幅度大。漁業是全鎮發展的主要優勢,鎮內有6個行政村(溝疏、赤澳、仕兜、前詹、斗南、港寮)有海洋捕撈作業。1979年以前,因沿海沙灘平坦,無港灣,只靠300多隻小馬力機排船,進行淺海作業,海洋捕撈受到很大的制約。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開發沿海荒灘,發展海水養殖業。據2005年全面清查,全鎮海水養殖面積共2632.46畝,分布在沿海14.5公里,潮間帶以上300米的範圍內,養殖品種有:培苗場38家、鮑魚養殖場52家、蝦蟹池133家,魚池9家,並有海鮮經營鋪38家。其中投資2500萬元以上大型鮑魚養殖場2家(即嘉信鮑魚養殖場和大宏養殖場),兩家養殖場年產鮑魚約100噸,總產值約1700萬元。2006年全鎮漁業產值5451萬元。

鎮境西北部為山區丘陵,共有7個行政村(古杭、新鄉、濂溪、秀水裡、新陂、詹田、石峻),利用3.2萬山地,開發山荒地,種植水果。1997年鎮境內農民陳運強在古杭村創辦古杭綜合種植基地,占地面積3800畝,開發山地種果500畝,建豬舍4座1260平方米,生豬存欄量約2000頭,年產肥豬約4000頭。到2006年,全鎮山區發展水果年末實有面積5345畝,年產水果860噸。

中部平原有區有西埔、仙美、塔兜、銘西、銘東、後寮、仕兜7個行政村。以糧食、蔬菜、淡水養殖為主。2006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38644畝,單產336公斤,總產12969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2044畝,畝產380公斤,總產4577噸。

工業

工業基礎薄弱,發展緩慢,到2006年,全鎮工業企業生產單位92個,從業人員544人,工業總產值6682萬元,以服務農、漁業生產為主,主要有織網、造船、修配、石材加工以及副產品加工和水產品加工等行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