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前沙海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前沙海村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沙氏從河北省冠縣城南沙莊遷此建村,因地形低洼多水,故以姓氏和海(窪地)命名沙海,又因村北有中沙海,故命名為前沙海。後相繼遷入李、秦、張等姓氏。時該村隸屬山東布政司濟寧府成武縣棠西村[1]

中文名:前沙海村

行政區類別:村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

面 積:0.75 km²

簡介

1914年後,先屬濟寧道,隨後即改曹濮道定陶北方棠西村。1925年,屬曹濮道定陶縣陳橋鎮。1929年,屬山東省第二督察專員公署定陶縣棠西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屬冀魯豫邊區行署和五專員公署定陶縣棠西村。建國初,屬平原省菏澤專區公署定陶縣陳集區張莊鄉。1955年,屬山東省菏澤專區定陶縣第三區張莊鄉前沙海村,有堅決、民生、勝利、廣民、強勝、規劃6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6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轉為回民聯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前沙海回民聯生產合作社改名回民聯隊,屬山東濟寧專區成武縣火箭人民公社。1962年,屬山東省菏澤地區定陶縣陳集人民公社,回民聯大隊改稱前沙海大隊。1984年,前沙海大隊改名為前沙海行政村,隸屬山東省菏澤地區定陶縣陳集鎮。

前沙海村位於菏澤市東15公里,定陶縣城北20公里,東望濟寧100公里,北望黃河60餘公里。道路南北相通。定皇公路縱貫南北,村東緊鄰鎮畜產品加工貿易開發區,與327國道相接,交通便利。

全村轄區占地面積0.75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積達38平方米。現有耕地136.2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5公頃。適合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

2000年,全村共有570戶,總人口244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5‰。現有沙、李、馬、張、金、郭、趙、呂、王、栗、何等13個姓氏,沙、李、馬、張姓最多,均為回民。

194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萬元,197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萬元,2000年,經濟總收入1.3億元, 人均純收入3400元。第一、二、三產業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17∶75。2000年,全村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600萬元。

該村是菏澤市經濟強村之一。1992年被中共菏澤地委、行署授予「奔小康先進單位」稱號,1997年被省司法廳授予「山東省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1999年3月被中共菏澤地委、行署命名為「小康村」,1999年6月被省政府、省文明委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經濟發展產業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生產力水平較低,糧食畝產僅50公斤左右。1955年,村里先後成立6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開挖了大口水井,建造了人推水車,水利條件得到改善,糧食產量逐漸增加。1978年,大隊籌集資金,打機井50眼,同時購進了部分新式農機具,糧食畝產提高到400公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粗放經營不斷向集約經營邁進,種植業結構亦得到合理調整,同時對全村土地進行了統一規劃,統一治理。80年代中期,進一步改造水利設施,打造深水井,修建防滲渠,井、機、電實現了三配套,旱能澆,澇能排,農業生產初步實現了機械化。1990年,糧食畝產平均達到800公斤。至2000年,全村共有拖拉機260輛,播種機18台,聯合收割機10台,彌霧機15台, 各種農用機械總動力4500馬力, 糧食畝產達到1000公斤,為1978年的2.5倍。

第二產業

全村共有裘皮廠、清真冷藏廠、工藝美術廠3個村辦企業,均系外向型企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村黨支部抓住發展機遇,又相繼創辦了清真冷藏廠、工藝美術廠,村辦企業規模不斷擴大。90年代後,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村黨支部又把眼光由村內的狹小地域睹向了外地。1998年,投資1000萬元在菏澤建綜合營業穆盛大樓一座。2000年,投資2000萬元,建農業科技市場一處。至2000年底,前沙海村辦企業固定資產達4600萬元。

第三產業

建國前,村內僅有一家私人皮行。建國初,辦起了第一個農會組辦的公私兼營的皮毛商行。之後,村里又陸續辦起了香油坊、饃坊、代銷點,但收入較微薄。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里把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作為實現富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徑,同時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的措施,促使私營經濟快速發展。1997年底,全村私營業戶發展到近百家,年創產值4000多萬元。全村形成了以村辦皮廠為依託,家家戶戶幹個體的良好局面。

該村的私營和個體企業各具特色,為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能夠生存和發展,創辦了各式各樣的個體私營經濟形式。東南亞經濟危機後,裘皮市場受到影響,各企業迅速轉行,電氣焊、小型冷藏廠、預製廠、維修部、麵粉廠、浴池、飲食、液化氣、加油站、百貨商店等幾十個行業相繼建立。2000年,全村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到312戶。

文教科技

1935年,村內只有幾個富家子弟就讀於私塾學校。建國後,村里創辦起第一處小學校,校址設在村民住宅,學生分為2個班,50餘人。1970年,小學移址到馬先生西院,學生分為5個班級,200餘人。1981年,投資13萬元將校址遷到陳皇公路東側,校舍、校具全部更新。1989年,村小學被定陶縣人民政府授予「小學教育先進單位」稱號,校長獲得「菏澤地區優秀教師」稱號。1995年,行政村投資200萬元建起一座高標準的四層教學樓,建築面積2750平方米,併購置了微機,教學設備配套齊全。1999年被評為「地區級規範化學校」。2000年,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村里文化生活豐富,先後興建了衛星電視差轉台、文化大院、民族武校、圖書室。全村獲得高級技術職稱的18人,中級技術職稱的32人,初級技術職稱的110人。

視頻

2017年大瀝鎮第三屆龍舟聯賽平地橋頭站-初賽-沙海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