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前代為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前代為監》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六。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人臣引古規戒,當近取前代,則事勢相接,言之者有證,聽之者足以監。《詩》曰:「殷監不遠,在夏後之世。」《周書》曰:「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又曰:「我不可不監於有殷。」又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周公作《無逸》,稱商三宗。漢祖命群臣言吾所以有天下,項氏所以失天下,命陸賈著秦所以失天下。張釋之為文帝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漢所以興。賈山借秦為喻。賈誼請人主引商、周、秦事而觀之。魏鄭公上書於太宗云:「方隋之未亂,自謂必無亂;方隋之未亡,自謂必無亡。臣願當今動靜以隋為監。」馬周云:「煬帝笑齊,魏之失國,今之視煬帝,亦猶煬帝之視齊,魏也。」張玄素諫太宗治洛陽宮曰:「乾陽畢功,隋人解體,恐陛下之過,甚於煬帝。若此役不息,同歸於亂耳!」考《詩》、《書》反載及漢、唐諸名臣之論,有國者之龜鏡也,議論之臣,宜以為法。

譯文

臣僚引述古代的事例規勸君主時,應當選取時代較近的前代史實,這群事勢相接,說的人得到了強有力的證據,聽的人足以引以為戒。《詩經》說:「殷監(同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即商朝)。」《尚書》 說:「現在商朝已經葬送了自己的江山,我們周朝難道不深深地引以為鑑嗎?」又說:「我不能不以商朝為信鑒。」又說:「談乍爪幼天命的年欲不少了、只為不敬天事,不修其德,以致過早地亡了國。」周公旦作《無逸》,文中稱頌商朝的中宗、高宗和祖甲三位國王,漢高祖命群臣談論自己為什麼能得天下,項羽為什麼失天下,又命陸賈撰文論述秦朝之所以滅之的原因。張釋之為漢文帝講解秦、漢之間的歷史,以此證明秦朝之所以失敗,漢朝之所以成功的根源,賈山借秦朝作比喻,來說明朝代交替的原因。賈誼建議君主閱讀有關商朝、周朝和秦朝歷史的書籍。魏徵給太宗上書說:「當隋朝尚未亂的時候,自以為必定不會滅亡;當隋朝尚未亡的時候,自以為必定不會亡。我希望現在的珍惜應以隋朝為鑑。」馬周說:「隋煬帝嘲笑齊、魏亡國,今天看隋煬帝,也如同煬帝看齊、魏。」張玄素諫唐太宗整修洛陽宮說:「乾陽宮修成,隋朝瓦解,我擔心陛下的過失比隋煬帝更甚。如果這項工程不停,我朝也將與隋朝一樣陷於動亂!」《詩經》和《尚書》所載,以及漢唐諸名臣的論述,是有國家之人的借鑑、負責諫議的大臣們也應當深入地學習,用心的體會。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前代為監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

  1. 困學紀聞,古詩文網
  2. 洪邁—南宋著名文學家,搜狐,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