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薊的功效及營養價值別名小薊、貓薊、青刺薊、青青菜、青青草、槍刀菜、千針草、刺角菜、刺刺芽、刺殺草、刺蘿蔔、刺兒草、木刺艾、薺薺毛、小薊姆、刺尖頭草等,為菊科植物小薊的全草或嫩莖葉、根。全國均有分布。生于山坡、河旁、荒地、田問等,亦有栽培。

刺薊的營養成分:每100克刺薊嫩莖葉中,含水分92克,蛋白質4.5克,脂肪O.5克,碳水化合物4克,粗纖維1.8克,灰分2.2克,鈣.254毫克,磷40毫克,鐵19.8毫克,胡蘿蔔素6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O.33毫克,尼克酸2.2毫克,抗壞血酸44毫克。

刺薊的藥用功效

涼血,止血,祛淤。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疔瘡、癰癤腫毒、白喉、痢疾、濕疹、毒蛇咬傷。[1]

藥材性狀:莖呈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1.2cm;表面綠褐色或棕褐色,有數條縱棱,被絲狀毛;斷面灰白色,髓部疏鬆或中空。葉皺縮,多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上表面灰綠色或黃棕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具灰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白色。氣微,味淡。大薊根:呈長紡錘形,常簇生而扭曲,長5~15cm,直徑0.2~0.6cm.表面暗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灰白色。氣微,味甘、微苦。

性味歸經:涼;苦、甘;歸心、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鮮品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塗。

禁忌:脾胃虛寒者禁服[2]

刺薊散的功效與作用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著作中,刺薊散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把它投入到醫學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信息。

【處方】 刺薊1兩,黃連2分(去須),黃芩1兩,梔子仁3兩,亂髮灰1分,紫蘇莖葉半兩,阿膠2兩(杵碎,炒令黃燥),甘草3分(炙微赤,銼),羚羊角屑3分。

【製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鼻衄不止,兼唾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下生地黃汁半合,生薑汁半合,和令勻,不拘時候服之。以愈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

【處方】 刺薊半兩,川升麻半兩,鹿角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羚羊角屑半兩,青竹茹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生干地黃1兩,甘草1分(生用)。

【製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壅熱,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半,煎至1盞半,去滓,分溫5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

【處方】 刺薊1兩,赤芍藥1兩半,茅根2兩,麥門冬3兩(去心,焙),犀角屑1兩半,甘草半兩(生用)。

【製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煩熱,吐血不止,心胸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至6分,去滓,入藕汁半合,生地黃汁半合,更煎1-2沸,分為2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處方】 刺薊1兩,川升麻1兩,大青6分,紫蘇莖葉1兩,赤芍藥1兩半,犀角屑3分,川朴消1兩,生干地黃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子芩1兩半。

【製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吐血,並衄血不止,頭面俱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處方】 刺薊1兩,苦參1兩,黃連(去須)1兩,梔子仁1兩,生干地黃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側柏葉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鼻衄出血,經日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刺薊湯」。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七

【處方】 刺薊2兩,竹茹2兩,蒲黃1兩,艾葉1兩,亂髮灰1兩,白藥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鼻久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前至6分,去滓,入地黃汁1合,攪令勻,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七

【處方】 刺薊3兩,雞蘇葉2兩,赤芍藥1兩,麥門冬2兩(去心),赤茯苓1兩,石膏3兩,黃芩1兩,茜根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生干地黃2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頭痛壯熱,心中煩悶,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青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

【處方】 刺薊2兩,桑耳1兩,艾葉1兩(微炒),生干地黃2兩,蒲黃1兩半,亂髮灰1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鼻衄,流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

【別名】 刺薊湯

【處方】 大薊根1兩,相思子半兩。

【功能主治】 鼻衄。

【用法用量】 刺薊湯(《聖濟總錄》卷七十)。

【臨床應用】 鼻衄王朝散女子,大衄一日,已昏不識人,舉家發哭,用藥皆無效。人有傳此方,一服乃止。

【摘錄】 《蘇沈良方》卷七

【處方】 刺薊(焙)半兩,蒲黃半兩,亂髮(燒灰)1分。

【製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小兒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匕,以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 刺薊半兩,土瓜根半兩,子芩半兩,蠟麵茶1分,麝香半錢(研)。

【製法】 上為粗散,入麝香研令勻。

【功能主治】 傷寒,氣毒熱盛,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冷蜜水調下,不拘時候。以愈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

上面介紹了刺薊散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製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揮價值。[3]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莖。莖有棱,幼莖被白色蛛絲狀毛。 基生葉和中部莖葉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頂端鈍或圓形,基部楔形,有時有極短的葉柄,通常無葉柄,長7-15厘米,寬1.5-10厘米,上部莖葉漸小,橢圓形或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或全部莖葉不分裂,葉緣有細密的針刺,針刺緊貼葉緣。或葉緣有刺齒,齒頂針刺大小不等,針刺長達3.5毫米,或大部莖葉羽狀淺裂或半裂或邊緣粗大圓鋸齒,裂片或鋸齒斜三角形,頂端鈍,齒頂及裂片頂端有較長的針刺,齒緣及裂片邊緣的針刺較短且貼伏。

全部莖葉兩面同色,綠色或下面色淡,兩面無毛,極少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絨毛而呈現灰色的,亦極少兩面同色,灰綠色,兩面被薄絨毛。 頭狀花序單生莖端,或植株含少數或多數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總苞卵形、長卵形或卵圓形,直徑1.5-2厘米。總苞片約6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寬1.5-2毫米,

包括頂端針刺長5-8毫米;內層及最內層長橢圓形至線形,長1.1-2厘米,寬1-1.8毫米;中外層苞片頂端有長不足0.5毫米的短針刺,內層及最內層漸尖,膜質,短針刺。 小花紫紅色或白色,雌花花冠長2.4厘米,檐部長6毫米,細管部細絲狀,長18毫米,兩性花花冠長1.8厘米,檐部長6毫米,細管部細絲狀,長1.2毫米。瘦果淡黃色,橢圓形或偏斜橢圓形,壓扁,長3毫米,寬1.5毫米,頂端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層,整體脫落;冠毛剛毛長羽毛狀,長3.5厘米,頂端漸細。花果期5-9月。 [4]

刺薊花語

仲夏的午後 叢叢刺薊花盛開了 在微風中搖曳 沒有玫瑰的嬌艷 沒有芍藥的華貴 沒有薔薇的熱烈 沒有虞美人的脫俗 萬花絢爛我自形穢

在路邊在草地 在荒蕪的土地上 沒有人注目 沒有人喝采 卑微而頑強地生長 可這又有何妨 造物生我,既然來了 就要莊重地盛開一次

你瞧你瞧 一群可愛的白蝴蝶 圍着花兒 不離不棄翩躚起舞 獻上了他們默默的愛

參考文獻